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研究

2018-05-14杨巧云

新丝路(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课程开发高职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要满足行业企业对能力的需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计要从对应的工作岗位出发,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课程开发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职业教育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掌握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根据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对高职人才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才能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课程建立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质量、课程效益、课程发展三位一体。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质量,包含知识、能力和素质质量。课程的知识是未来职业岗位生产必需的知识,课程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是未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的质量不仅指知识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力质量。要优化课程设置,形成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要重视实用,突出理论的应用;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课程要重视社会效益和教学效益。社会效益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终身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应变、生存、发展的能力。教学效益方面,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形成积极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课程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发展。课程应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加实践,安排参加实训、实习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积极的职业定位。2)学生职业道德发展。课程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思想素质。3)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发展。加强专业课程中的专业技能训练,促进技能训练与知识教学的互动。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策略

1.从工作岗位出发,以职业分析为基础

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才能使高职课程形成符合职业培养目标的特色,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职业能力的分析包括专门技术能力及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一定的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标准。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延展能力,专业职业能力是专业培养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专业职业延展能力是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使职业能力进一步延伸、扩展、提升,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纵向提升,也可以是横向扩展。然后将能力标准转化为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课程知识内容选择以“必须、够用”为度。并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统一。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组织、序化教学内容,融合理论与实践,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顺序及心理顺序的课程结构。再以实际生产过程典型操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2.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高职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职业的能力,包括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三部分内容。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基本素质包括思想修养、公共道德、职业道德、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促进、不断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毕业生应对人才市场变化的主要武器。职业教育既要考虑人的生存也要考虑人的发展。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应用,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里的生动体现。能力本位要求职业人具备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基本技能、基本职业素质、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应从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本位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两点:在目标追求上,强调的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在人才规格上,虽然强调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道德精神、智力、体力等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进行总结和反馈,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将学科性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内化,形成内存的本领,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

3.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校企合作为保障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能使课程更好地满足生产实际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實践课程,既能突出高职的应用特色,又能解决高职实践基地问题。学校与企业合作,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教学与生产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资源互用、优势互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过程

高职课程开发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针对职业岗位,使学生获得相应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因此,高职课程开发应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依据岗位规范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和认知规律,构建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注重基本就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方面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是:通过专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就业岗位,按照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分析岗位工作内容,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确定职业能力目标,以适度、够用的原则,确定课程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认知规律,以现场典型操作任务及热力生产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高职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跟踪行业企业技术的发展,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了解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

五、结束语

高职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与高职教育本身有关,还涉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就业导向的课程开发从工作岗位出发,根据职业岗位的切实需要,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的设计,因此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健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辽宁高职学报,2014年第4期

[2]郑炎、肖永健、许震宇.高职教育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研究.社会纵横,2012年9月

[3]陈霞、吴东.基于就业导向的HTML5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年12期

[4]陈家颐.高职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思考.前沿,2004年第9期

作者简介:

杨巧云(1966--)女,湖南湘潭人,硕士,教授。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课程开发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