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8-05-14周瑞琴
摘 要:现在学生普遍出现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不足,学习不够努力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效果差等现象。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希望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小组讨论;利用错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实质性进展,无论是洋思中学创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是东卢中学的讲学稿,或者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尽管如此,审视当今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低效、无效现象,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现象。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情出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初步探讨。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上课期间,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从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中理清思绪后,问老师:“学这些对我以后的生活有什么用?你看,我们去买菜也不用sin,cos,tan这些呀!”在学生眼中,学习复杂的数学就是为了高考为了升学为了解题,一旦解完题,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意义似乎就消失了。这是目前数学所面对的悲催局面,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当前学校教育单纯的功利性的价值观和数学教学本身过于形式化的影响。
作为数学老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数学文化教育,将数学史的内容和数学美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以及他们成功的故事,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志向和奋斗精神。如在讲授多边形时,引入德国数学家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另外利用生活情境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两个小青年来到买螃蟹的李大爷眼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该15元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夹子,也应该按15元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了卖给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现上当了。请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学生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在课堂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产生情绪高昂和全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会乐此不疲的致力于学习内容。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中乌鸦因为水位不够瓶口太小喝不到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通过将小石头放入瓶中使得水位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了水。这个故事中“随着瓶内石头体积增加,瓶中水位不断升高。”蕴含了函数关系。重温这个故事能增强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志力。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买菜时的算术,到列车时刻表,到航天飞机的发射,从IT到建筑,到金融,到税务,到设计,哪个行业离得开数学?罗巴切夫斯基说:“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时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配合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只能水平与学习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和小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方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教学中,可采取:1、基础知识整体讲,以保证全体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教学方式采用集体讲解;2、特征知识个别讲,对基础生详细讲,并降低难度,优生听教师讲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补充扩展新的内容,在给不同层次学生讲解时,其他学生做相应练习。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是“生教生”的过程,它可以擦出思维的火花,达到思想认识上的“共鸣”。教师要如何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第一、要制定奖惩规则,对于讨论到位的小组给于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对于趁机作乱的小组或个体给于批评教育;第二、要实施监督机制,设立小组组长,督促人人讨论,积极讨论;第三、要建立抽查制度,每当小组讨论结束后要抽查并展示结果。教师如何把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深度和广度;第二、讨论的内容要切合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第三、讨论的时间要足够宽松,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第四、讨论的氛围要十足,但不能流于形式;第五、讨论的时机要恰当,要在学生迷惑时和学困时进行讨论。
三、学会在错误中寻找错误的价值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同一种题型上犯错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寻找和纠正自己错误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让错误错得有价值一些。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往往都会忽略了一些隐含条件,解完一道题,又不验算,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摔跤”,把问题充分暴露出来,然后顺其思路剖析,发现问题,再通过教师的细心解说,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讓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种必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教研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车向国.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教纵横.2010(08)
[2]何立晴.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策略[J].文学教育.2014(02)
[3]杨能生.重视个体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4]陈爱欣.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6第一版
[5]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
作者简介:
周瑞琴(1985--)女,广东惠东人,广东省惠东县惠东中学数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