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殊社会心理下的中国之策
2018-05-14李胜强
摘 要:本尼迪克特在其所著《菊与刀》中对日本人的双重性格进行了深刻剖析,畏强凌弱性、排外性、狭隘性、孤独性是其典型的社会特征,日本社会的特殊心理产生的根源主要由日本历史政治形态、社会意识、文化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日本历史的连续性,日本社会的相对安逸性,以及日本文化的一脉相承性,造成日本虽已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意识形态仍停留在过去,这也是中国必须警惕的地方,通过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平力量的增强、舆论能力的提高做好应对准备,防止日本再次冒险。
关键词:日本;特殊社会心理;根源;对策
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对日本社会进行过深入研究,揭露了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双重性。她指出:“日本人生性好斗而又温和;傲慢而又有礼;顽固而又善变;服从而又倔强;忠贞而又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开放。” [1] P2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日本民族的畏强凌弱性、排外性、狭隘性和孤独性构筑起日本特殊的社会心理“城堡”,其特殊性在日本的内政外交上呈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不但要了解其表象,更要深入研究其形成根源,制定应变之策,防范日本重蹈二战覆辙。
一、日本社会心理特殊性形成的根源
在人类历史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因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社会形态、历史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2]P40日本社会心理特殊性的产生主要由日本历史政治形态、社会意识、文化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1.历史政治形态
二战后日本走上了西方的民主政治道路——君主立宪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制度,天皇已失去国家权力职能,成为了国家的象征。但是,日本的历史政治形态根深蒂固,对日本民众影响深远。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日本的祖先是天照大神,是万神之首,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是世界的主宰,天皇崇拜从古代开始就根植于日本民众的意识之中。二战后天皇虽为名誉上的国家元首,但天皇制被保留了下来,天皇仍旧“万世一系,绵延至今。”[3]P120
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主要依靠外向型经济的日本遭受沉重的打击。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日本统治者对内进行经济剥削和压迫,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掠夺殖民地资源。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节节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民众对天皇的崇拜,天皇无疑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如今的日本右翼势力不遗余力地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鼓吹天皇史观,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歪曲历史事实,宣扬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回归二战前日本法西斯统治中的政治形态。[4]P43
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由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组成,日本社会意识的形成和日本岛国属性是分不开的。日本资源匮乏,能源中99.8%的石油、76%的煤炭、80%以上的天然气,矿产资源中铝矿78%、锌矿60%、铜、铁、锡矿超过90%以及粮食中的50%依赖进口。[5]P350 日本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火山、地震、台风、海啸、暴雪频发。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给日本民众在生产和生活上造成巨大的灾难,而且也给日本民族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其常年处在一种恐慌的生存状态中。[6]P132几百年来,日本政治家一直希望国人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小岛,到大陆生活,竭尽全力取得大陆的陆权,以获取更多的资源,由岛国的主人转变为大陆的主宰。[7]P72这也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原因。
3.文化结构
日本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忠孝”为核心的神道思想;二是日本民族的优越思想。日本明治时期,明治宪法规定了日本由天皇统治,1890颁布的《教育敕语》中指出了教育的根本是使国民“效忠天皇”,日本政治家向日本国民甚至儿童灌输“天皇神赋”教育,进行的十分彻底和成功。[8] P333-334日本神道的“忠孝”观念来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但与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本尼迪克特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忠孝”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仁”,只有皇帝施仁政,臣子才会孝忠。日本忽视了“仁”的存在,“忠孝”变成了对天皇的无原则服从。正因为少了“仁”的融合,日本民族缺乏抽象思辨能力和善恶观念,这也是日本民众难以反省侵略历史的原因。
日本人有很强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被誉为日本近代文明缔造者的福泽喻吉成为“民族优越论”的重要推手,他鼓吹“此时的日本已和几十年前的那个被蹂躏的日本挥别,其国民的精神已经从亚洲的固陋中摆脱出来”。在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忠君爱国”、“大日本膨胀论”思想的诱导下,日本国民开始以“大国民”自居。另外高山樗牛的日本主义思想和三宅雪岭的国粹主义思想进一步宣扬日本的优越性。[9] P50对待侵华战争,日本人认为是“进步”的日本对“落后”的中国进行的教化过程,极力美化其侵略行径。
二、中国的应对之策
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她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通过其所著《菊与刀》提出要保留日本体制的建议,但同时也提出了警告,日本将来有可能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如今的日本,以安倍晋三为首的右翼势力不断壮大,修改和平宪法、改自卫队为国防军以及复活军国主义正在稳步推进,梦想回到二战前的“光辉岁月”。作为曾遭受过日本侵略之痛的中国应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未雨绸缪。
1.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首先,面对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勢,中国要不断调整和深化经济结构,加快供给侧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点,全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使其成为我国联通世界的桥梁。其次,整体提升我军作战能力,空军要加强战略轰炸力量和掌握完全制空权的作战体系建设;海军要从近海防卫向深海方向突围,形成以航空母舰战斗群为核心的海军作战系统;火箭军是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威慑力量,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体系;精简现有的陆军作战力量,打造一支“能上能下”、“左右逢源”的陆地打击力量;建立联合作战司令部,建立完备的C4IRS系统,加强陆、海、空、天、电、磁“六位一体”的联合作战能力。
2.增强和平力量
首先与俄罗斯、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建立旨在维护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秩序的统一战线。中俄要坚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两个重要国际文件,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果实;中、韩及东南亚国家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共同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其次与美国建立旨在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统一战线。中国联合美国国内一切爱好和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组织和个人,共同制约纵容日本的行为,美国智库中国问题专家波拉克表示:“日本是一个战败国,一些日本政客,包括日本首相认为,认定日本有罪是不公平的,但日本确实曾经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国家,这是没有争议的。”“日本的言行将给东北亚地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甚至会损害美国的利益。”[10]
第三与在二战期间遭受法西斯蹂躏和迫害的国家建立旨在警惕法西斯主义复活的统一战线。中国与以色列、波兰、法国等国家发展双边关系,推进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往来,加强人文交流,营造浓厚的和平环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在政治模式、经济结构、文化背景以及历史情结等方面达成全面共识,形成遏制法西斯复活的强大力量。
最后从日本国内入手,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虽然以安倍为首的自民党把持政权,其强硬态度赢得了一定的支持者,但国内不是铁板一块,反对修宪、扩军、复活军国主义的声音同样强烈。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鸠山由纪夫、福田康夫,日本知名教授、律师,企业界、媒体等都表示反对日本政府否定侵略历史的行为,呼吁民众走和平发展道路。
3.抢占舆论制高点
利用各国主流媒体揭露日本否定历史的真实面目。日本内阁成员每次参拜靖国神社,都会引起中韩及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谴责日本倒行逆施和日本首相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揭露其政治阴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应把这种大义行为通过各大网站、新闻媒体进行转载宣传,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站出来声讨日本的行为。
综上所述,日本政治家的右倾化、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不是近期的产物,而是日本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历史基因等因素催生的结果。日本的历史政治形态、社会意识和文化结构是形成其特殊社会心理的重要原因。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长期秉持以邻为友的外交理念,积极与日本开展交流与合作,但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中国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准备。
参考文献:
[1][美]鲁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席佳莅.评析日本的民族精神及其成因[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3]罗时光.日本天皇制神国思想形成历程简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張世均.论日本现代史学中的天皇史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李正堂.为什么日本不认账[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7
[6]崔新京.生存意识——日本民族的一个精神支柱[J].日本学刊,1990(4)
[7]王家博.论日本民族的“岛国”意识[J].理论观察,2007(3)
[8]李涛.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下)[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
[9]李涛.畸形的武士道——日本的全球视角(上)[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
[10]波拉克访谈录.凤凰网.www.ifeng.com,2013年10月11日
作者简介:
李胜强,男,汉族,河北安平人。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办公室及武装部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国防教育。曾发表多篇关于世界格局以及有关日本现状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