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福会》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微

2018-05-14陈文清王宏昌

新丝路(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喜福会母女中国传统文化

陈文清 王宏昌

摘 要:《喜福会》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享誉全球之作。《喜福会》中不仅反映的是母女关系与家庭遭遇,而且还反映了中国文化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针对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从面子、鬼神、饮食、婚姻、孝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简析,笔者并进一步提出区别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与糟粕因子与意义。

关键词:《喜福会》;母女;中国传统文化

一、作品与蕴含的中国文化概览

《喜福会》[1]以四对具有流散特征的华裔母女的故事为主线,讲诉了几个家庭三代人近百年的各异又趋同的遭遇。每个部分都有涉及到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中国文化“可以很好地体现华裔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华裔们重建自我,寻找心灵归宿的有效手段。[2]”而这些传统文化无论是优是劣,它们都间接映射出中国当时社会的习俗和状态。至于作品中涉及到的一些糟粕部分,现在可能已经被时代淘汰,而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沿用。这是时代选择的结果,也是中国优秀文化越来越走向世界的原因。

二、中国的“面子”攀比

金美从小就被母亲苏媛寄予了中国式的母亲情结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苏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美国社会找到立足之地,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并且被周围的人所认同。母亲苏媛靠为别人打扫房间的钱给女儿金美聘请钢琴老师辅导,不过母亲苏媛的良苦用心并没有被金美所认同,因为金美认为自己练好钢琴只不过是母亲拿来和林多阿姨互相鼓吹自己女儿的谈资。

林多阿姨则是拿自己女儿薇利赢得国际象棋冠军的荣誉与同为母亲身份的苏媛互相攀比。作品中出现了这么一个情节的描写,就是金美在进行社区表演时林多和苏媛开始攀比。林多巧言“每次回来都是带一大堆的奖杯和奖品,害得我整天在家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专门给她擦奖杯了,你就很好了,没有这种麻烦了!” [1]苏媛也不甘落后地回答:“我的麻烦更是别提了,我叫金美去刷碗,可是金美的脑子里只有钢琴” [1]。这种家长之间的以孩子为主题的攀比现象在中国随处可见,中国的家长特别注意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比会是什么样的心境,中国作为东方国家的代表,中国母亲的教育方式也体现了东方的面子观。[3]于是出现了“瞧瞧别人家的小孩”这么一句作为家长的唠叨话。而作为西方国家的家长反而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几乎都是让他们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发展才能,更不会以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

三、中国古代鬼神之魅

中国解放之前的林多阿姨从小则被许诺为黄家传宗接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指腹为婚”和“媒妁之言”毒害下,在她十五岁那年就被送到黄太太家中,林多到了黄家发现自己的未婚夫比自己小得多的。而黄太太一直对自己没有抱上孙子而责怪林多,于是乎林多則想出用封建迷信的方式让自己脱离了黄家的家长制束缚。旧时中国社会对封建迷信的东西是深信不疑的,认为人死后其意识仍然存在,就出现托梦一说,林多阿姨利用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使黄太太深信自己继续呆在黄家会带来祸害。作者对鬼神的刻画放大了中国人对鬼神的敬畏和崇拜,鬼神说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并不鲜见。

四、中国饮食文化

林多与自己女儿薇利发生的矛盾中也有涉及到中国文化,例如薇利在把男朋友带回家之前已经给Rich恶补了一些中国文化,其中有涉及到中国的饮酒文化和餐桌礼仪。通常中国人到别人家做客时都非常注重礼貌问题,

1.中国的饮酒文化

作品中薇利的父亲端起酒杯刚说完祝酒词时Rich则是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而其他人则是礼节性质地小抿一口,Rich在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时又毫反客为主地为自己斟酒。尊老爱幼的饮酒文化在Rich的举止中荡然无存。

2.中国的餐桌礼仪

当林多阿姨把自己的拿手好菜端上桌子的时候,以自降身份的姿态称“这菜不够咸,没有味道,不好吃,请包涵,我们得顺意吃一点。” [1]这是中国式的谦虚,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大多为螺旋型,倾向于委婉含蓄的表达,这番话反而是想要得到大家的肯定。中国人婉约,美国人直白[4]。而土生土长的美国人Rich则把这些话信以为真,Rich打破了中国礼仪文化的规则,他直接评论菜不好吃,他并且从餐桌上拿起酱油往菜上淋。第二方面的体现是主客的反序,面对自己最喜欢吃的虾时,Rich毫不客气地直接把整个盘子里的虾都分到自己的盘子中,本应该先少取食物的他没有顾及到餐桌上的其他人。

在中国客人到东道主家里是遵从“客随主便”,只有主人给倒酒的时候才可以喝酒,并不是自己喜欢喝酒就自己倒酒,在吃饭的时候即便是看见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能端起盘子往自己的碗里倒,这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尽管主人是为了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会让客人先品尝,但是客人也应该在所有的人品尝一遍的时候再开始吃第二遍。作者这两次的描写体现了中国的餐桌文化和礼仪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异。

五、中国式婚姻

1.婚姻中的消费观念

作品中莺莺阿姨的女儿和自己的丈夫一直保持“经济独立、账目平摊”的AA制恋爱经济方式,只要是涉及到两人共用的开销都是共同承担费用。因为对于从小就生活在美国的李娜来说,婚姻中除了要有的爱之外,双方不应该有过多的干涉,所以这段恋爱生活在最后出现了危机。对于中国的传统观念来说,婚姻应该是彼此两人共同经营的,既然已经结婚,那么有些事情就不需要区分得那么清楚,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没有像作品中那样永远的“AA”制消费。

2.婚姻中的男尊女卑

作品中另一对夫妻即Rose(安梅阿姨的女儿)和Ted的生活就略有不同,结婚之前Rose有自己的想法,她善于表达自己,但结婚后Rose作为一名深受中国传统“父权制”婚姻思想影响的美国妻子,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美国丈夫百依百顺,任何事情都会考虑丈夫优先(priority)。究其原因,生活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Rose深受母亲的言传身教与耳濡目染,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男尊女卑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灵魂和婚姻生活的践行。

3.婚姻中的三从四德

安梅的母亲因为吴清的施暴而不得不成为吴清的四太太,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在中国是无法被接受的,尽管是被迫的但这也已经触犯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她的家人对于安梅母亲的“不守妇道”行为感到耻辱,并且与安梅母亲划清一切界限。安梅作为男性附属品与牺牲品形象的代表,中国女性的群体形象就这样集体性刻板化了,这是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典型的三妻四妾与三从四德的糟粕内容的投射。

六、中国式传统孝文化

在安梅的奶奶行將就木的病危时候,安梅的母亲仍然回到家中为自己的母亲尽孝道,即便家中的人都在唾弃她的“为人所不齿”行为。遵照中国旧社会的习俗“只有至亲的女儿才能割血煮肉,救母命”,安梅母亲“割肉救母”的孝举出于自愿。这一情节既包含的中国封建思想也体现中国二十四孝文化,“割肉救母”对于西方人而言难以理喻,甚而视为愚昧不堪。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孝”在《喜福会》中“他者化”视角观照下却变得诡异无知了。

七、结语

作品《喜福会》里面涉及有大量的中国文化和中西文化冲突的问题。中国文化囊括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综述全作,笔者发现即使是中国腐朽的糟粕文化也在作品中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诸如,鬼神封建迷信说随着历史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正在退化为一种祭祀理据和趣谈传说。在当今世界主义无所不包的文化浸濡共同体中,我们期望多元文化的共存。[4] 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对此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又要积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促使中国优秀文化在历史变迁中保留下来并“走出去”。

参考文献:

[1]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郭洁洁.谭恩美的《喜福会》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因素[J].文教资料,2010,(20)

[3]严丽霞.从《喜福会》看中西面子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黄淑芳.《喜福会》中的中国意象与文化解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02)

[5]郭鑫华.论《喜福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5)

作者简介:

陈文清(1998--)男,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本科生;

王宏昌(1979--)男,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喜福会母女中国传统文化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战乱分离母女终团聚
搞笑母女档
母女小剧场
母女同霸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