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木偶戏在传承之中创新

2018-05-14高鸣鹤

新丝路(下旬) 2018年2期

摘 要:尽管辽西木偶戏是辽西一大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但电视、手机、电脑等多媒体娱乐形式的出现却令人们逐渐失去了对这项艺术的传承意识。加之资金匮乏、优秀木偶戏表演人才稀缺等问题,令辽西木偶戏处在了风雨飘摇的边缘。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提出却给了其一线生机,同时亦使得如何在传承该项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了众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共同研究对象。

关键词:辽西木偶戏;人才稀缺;仗头木偶;木偶长绸舞

作为辽西宝贵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辽西木偶戏原本随着多媒体娱乐形式的出现而呈现出日益消亡的不良趋势。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又为该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就辽西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深入性探究,并提出几点拙见仅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一、辽西木偶戏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辽西木偶艺术属于一种构造及其复杂的艺术形式。其不仅将美术、雕塑、雕刻以及各类服饰等融为一体[1],并且在造型上还充分发挥了绘画以及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点,同时还能够集舞台艺术与表演艺术为一体,成功地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对它的探究兴趣,成为了辽西传统艺术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了解,人民艺术家蔡大田(又名蔡万荣)是辽西木偶的创作与设计鼻祖,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其创造的悬丝木偶剧——《嫦娥奔月》[2]。其在这部经典作品中的精湛设计受到了当时许多艺术大师的赞叹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以《平顶山》[3]为主要代表作品的关剑青是辽西辽西木偶表演的第一代传人,在当时,关剑青原本还只是一名民间班社悬丝木偶艺人,随后便由文工团邀请其到锦州并成立辽西文工团木偶剧队[4]。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该艺术团队一直以来表现出色,并且对辽西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辽,因而在1955年期间便直接成立了中央木偶剧团[5],为辽西木偶戏艺术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索万今是辽西木偶戏的第二代传人[6],其在木偶原有的造型和设计上大胆创新,并通过不断实践来改进与完善,这就为辽西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拓展了一片新天地。由此,经过几代辽西木偶戏传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辽西的辽西木偶戏剧表演艺术已不再只是单一的悬丝木偶,而是创造出了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卡通人偶、杖头木偶以及杆式木偶与荧光木偶等多各式各样的类型[7-8]。

二、当前辽西辽西木偶艺术传承与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跟紧时代的步伐,辽西木偶剧团的所有成员一直都致力于寻求实现良好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但由于受人才稀缺与资金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加之多元化文化的不断冲击,导致辽西木偶艺术迟迟得不到新的突破,因而难以实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代娱乐强有力的冲击下观众日益减少

纵观实际,当前文化产业可为发展得如火如荼,娱乐节目亦十分丰富多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文艺娱乐活动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眼巴巴地干等着传统文艺表演的到来,而是在现代文艺娱乐中多方位地选择愉悦身心和消遣时光的方式。一直以来,电视、电影等多媒体艺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加之互联网愈加科学化和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都将对艺术文化的兴趣转移到了大众媒体产品上,关注地方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即便还有部分人对这些传统文化感兴趣,但他们宁可自己坐在家里通过电视、电脑等艺术传播媒介来欣赏也不愿出门赶到现场用心感受[9]。

2.极度缺乏优秀的木偶表演艺术人才

对于木偶艺术来说,木偶等表演道具以及表演者均缺一不可。然而,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与当前十分火红的电视、电影等演艺事业相比,愿意从事木偶表演的人越来越少,十分惨淡,门可罗雀。虽然也有部分从艺术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一开始对木偶艺术饱含热情,但时间一久,在木偶表演艺术发展前景以及收入待遇的现实压迫下,他们都纷纷选择转业。

3.木偶艺术表演者创新意识过于低下

意识决定行为,通俗来说就是人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做出是什么样的行为或动作。所以,木偶艺术表演能否让观众感觉到精彩绝伦和新颖有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偶艺术表演者是否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能否在原有表演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与观众的观看需求对这门表演艺术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与创新。然而,绝大多数的木偶艺术表演者都认为木偶艺术是传统民间艺术,若加入现代元素或自主改革创新则会令其失去原來的传统味道,因而其在该方面的创新意识过于低下,甚少有木偶艺术表演者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来提高木偶艺术表演的新颖性。

三、当前辽西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1.在保留传统木偶艺术韵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王娜是辽西木偶艺术的第三代传人,秉承着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科学理念,在她的英明领导下,辽西木偶艺术取得了新的创新与突破,并且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的表演形式和表演风格。尽管其在木偶表演上加入了“变脸”以及书法等新的表演元素,同时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在快节奏化的当今时代,这同样也会随之时间的推移而令观众产生倦怠感。由此可见,只有在辽西木偶艺术上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其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之心。

2.注重对辽西木偶艺术优秀接班人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大量的优秀辽西木偶艺术接班人是当前辽西木偶艺术发展所面临的一大严峻问题。目前,手机、电脑、电视等多媒体娱乐形式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广大群众的娱乐主流,而为了能够实现辽西木偶艺术在民间的继续传承,各辽西木偶艺术剧团同样亦可借助先进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来扩大木偶艺术表演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各种途径广纳贤才,以不断扩大辽西木偶艺术表演团队的人才力量(如:高校设置研究方向或从民间深入挖掘等)。

3.不断优化仗头木偶与木偶长绸舞操纵技术

各仗头木偶与木偶长绸舞艺术表演者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提高木偶操纵技术的培训活动,以不断提高自身操纵木偶进行表演的水平。木偶表演者既是操作者同时亦是剧中的一个角色,因而各表演者不仅注重优化木偶技巧的表演,更应注重与木偶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木偶长绸舞表演方面,表演者应注重将人的情感通过长绸的舞动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其与观众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营造完美的演绎效果,令观众心驰神往,从而进一步促进木偶艺术的传承。

4.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电脑、手机等多种多媒体形式的出现不仅各社会各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亦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人们的精神享受,并进一步提升了其对艺术的追求。因此,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遼西木偶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很有必要。例如,各木偶艺术表演者可将电脑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与传统木偶表演艺术相结合,丰富表演的元素和内容,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同时还可利用这些多媒体工具在交流平台上与其他木偶艺术表演者互相交流探讨,以寻求出更优质的改革创新方案。

总而言之,辽西木偶艺术是我国辽西艺术文明的瑰宝,在实现其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鸣鹤.辽西木偶艺术的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7,(18):56

[2]罗春娜.客家木偶戏的困境与传承——以龙川手擎木偶戏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05):140-143

[3]李丽莉.从泉州提线木偶戏看戏剧类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1):137-138

[4]郭红军.大导演与小木偶——犹太艺术家高天伦在上海木偶戏演艺活动考[J].戏剧文学,2017,(04):137-143

[5]杨晓霞、陈肯.岭南冼夫人文化和木偶戏艺术的发展综述与审美观照[J].四川戏剧,2016,(09):103-106

[6]蔡美娜.坚守南派掌中木偶戏的剧种传统与艺术个性——重排传统小戏《番婆弄》的启示[J].福建艺术,2016,(04):60-61

[7]郝玲玲.潜山木偶戏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04):136-140

[8]林玮、何少迪.河源市紫金县提线木偶戏剧本考述——以龙窝镇花朝剧团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5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