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安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2018-05-14刘文林

新丝路(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文化

刘文林

近年来,镇安县不断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建立完善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融合发展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一、镇安文化与旅融合发展现状

1.文旅资源得天独厚

镇安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26万,自古就是西安通往安康的要道,是联系陕西与湖北的天然纽带,素有"秦楚咽喉"之称。全县地形可划分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盖率达68.5%,林草覆盖率达90%。西部旬河、中部乾佑河、东部滑水河“三大流域”,蕴藏着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生态景观。5000年前先民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明;2800多年前诞生了周宣王时代的贤相张仲;1400多年前,曾经演绎了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的密宗佛教传奇;300年前,一代廉吏聂焘,体察民情,以实心行实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先烈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彪炳辉煌的红色文化,孕育了灿烂独特的栗乡风情。

2.全域旅游格局形成

按照“全域规划、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全域管理”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文化与旅游深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个中心、两大环线、五大板块、八大景区、风情小镇点缀、美丽乡村衬托”的文化旅游空间布局,突出精美县城、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不断提升“来安去安·意境镇安”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密境金台、仙境塔云、佳境云盖、画境木王、圣境黑龙”的“五境”旅游特色旅游发展格局。

3.投入机制不断创新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发展”的发展原则,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大企业集团,带资金、带管理、带客源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采用招商引资、ppp模式、資源整合、改制重组、产业链扩张等方式,实现文化资源要素科学配置。大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文化旅游领域,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利用土地、林地、房产等资源,采取入股、入社等方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的重点项目建设将紧紧围绕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布局,每年设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对创建国家3A、4A、5A级旅游景区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分别予以100万、300万、500万元奖励。

4.景区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镇安坚持“生态文明大县,旅游休闲名县”战略,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打造出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塔云山、黑龙道观、云盖寺古镇等精品景点,2015年,又立足金台山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和兴隆寺佛教文化的积淀,以修缮兴隆寺为核心,以仿唐建筑为主基调,以唐朝密宗文化为内涵,建设集禅意度假、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和三产贸易为一体的大型4A级城区山体遗址公园,弥补“城区无景、不能留客”的不足,建设“唐风楚韵”的文化名城。据统计,近年来先后共投资或计划投资旅游开发资金33.18亿元,现已建成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景区面积达128.8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7%,未来文化旅游将引领镇安经济新发展。

图表1:镇安县精品旅游景点建设一览表

5.对外形象不断提升

坚持融合共享、绿色发展、示范导向,按照“打响省内市场、巩固周边市场、拓展高端市场”的旅游营销原则,坚持每年组团参加周边省市县旅游交易会、推介会,介绍镇安山水人文,推荐镇安文化旅游。近年来,先后创作了大型花鼓历史人物题材剧《聂焘》,大型渔鼓音乐风情剧《杜鹃花开》,创作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镇安山水美》《五大工程兴镇安》《最美镇安》《我的家乡在镇安》等歌曲,成功举办了中国旅游日第五届“秦岭与黄河对话”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对外展现了镇安新形象。

6.文旅收入逐步提高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朝阳产业之一。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优点。近年来,镇安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挖掘自然禀赋资源,精心打造了一批旅游经典景区,“中国栗乡·大美镇安”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产业收入稳步提高,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统计,五年来共接待游客2132.81万人,年均增长25.9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83亿元,年均增长39.52%,旅游业快速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逐渐成为县域经济转型的引领产业。

二、文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镇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但总体而言,镇安文化与旅游还处在深度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1.旅游主体文化特色不明显

各大景区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充分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中原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部分历史名人和山水文化资源缺少宣传与应用。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街(店)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制约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

2.文化旅游体验活动匮乏

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缺乏有轰动效应和市场带动力的产品,未能使游客真正停留下来,细细品味、体验、享受,达到深度游的目的。

3.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欠缺

主要依靠门票收入,体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缺乏,只能吸引游客的眼,未能留住游客的心,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旅游时间较短,“白日游客”多,“过夜游客”少。

4.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

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与文化、科技、体育、休闲等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适合普通游客的群体性旅游互动项目和特色餐饮品牌不多,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还十分薄弱,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还有待提高。

5.文化旅游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镇安文化旅游资源在挖掘整理、项目规划、成果转化以及经营管理方面人才缺乏。一线服务人员、专业高技能人才、科技研发人才也较为紧缺,文化旅游人力资源規模、结构、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镇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主要路径

1.深度挖掘、培育和展示地域文化资源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根脉和灵魂,必须把挖掘、培育和展示文化资源作为深度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重点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等文化资源,彰显镇安丰厚的文化底蕴。一是深挖历史文化,挖掘周文化、楚文化、唐文化、明清移民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村镇、进校园、进景区、进农家活动,发扬传承镇安历史文化。二是深挖民俗文化,挖掘节日庆典、祭祀礼仪、婚丧嫁娶、美食餐饮等民风民俗,培养一批戏曲、民歌、剪纸、泥塑、刺绣、手工编织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积极发挥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保护和建设好文化名镇、名村、名院等历史古迹。三是深挖红色文化,打造木王镇文家、米粮二里湾、县城花果山等一批革命遗址,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深挖现代文化,加大对镇安花鼓、渔鼓、汉调二黄、名人文化作品等挖掘力度,以木王、云盖寺、塔云山、北阳山为重点,建设一批文艺采风基地,展现镇安现代文化的发展成果,让镇安的文化旅游产业走向全省、迈向全国。

2.加大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自然生态景观是镇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性资源,必须始终坚持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加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力度,大力建设园林县城、生态集镇、美丽乡村;加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好水力资源;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开展“治雾降霾、共享蓝天”活动,创建国家生态县。做好主要河流沿岸、交通干线沿线、重点景区周边的生态景观建设,建成万亩绿色生态走廊,充分展示镇安生态文化和物产文化的独特魅力。

3.建好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产业园区

突出鲜明的文化主题和景区特色,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内在吸引力。一是建好县城至云盖寺的文化旅游长廊。以楚文化、唐文化为重点,大造县城金台山文化景区。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移民文化为重点,推进云盖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互补、文化浓郁的镇云一体化文化旅游长廊。二是建好塔云山、黑龙观祈福文化旅游景区。进一步进行提升拓展塔云山景区,建成以塔云山为核心景区的祈福文化和地质文化公园,增强“秦岭第一仙山·天下绝顶道观”的影响力。深入挖掘黑龙观“龙”文化资源,建设精品景区。三是建好木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以木王原生态民俗文化为主题,丰富“天开画卷·经典木王”的内涵,推进大木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四是以西口、茅坪两个少数民族文化和北阳山喀斯地质特地貌生态文化为重点,建好西口、茅坪伊斯兰民族文化景区。

4.精心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核心,以文化旅游景区为节点,以全城乡村旅游景区为连线,着力打造请覆盖全县、贯通县级、省级、串联全国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以西安1小时经济圈为重点,贯通秦岭南北的陕北、关中、陕南的省内线路,串联武汉、重庆、郑州、成都等省外城市的省际区域旅游线路和承接“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线路。大力实施互联网+旅游新模式,扩大全县文化旅游的推介宣传,带动更多游客来镇安观光旅游。

5.加快提升文化旅游要素配置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抓住345国道、211国道、316省道、525省道建设机遇,推动主要旅游交通干线网络建设,形成镇安与西安、安康、汉中、十堰等周边城市开放互联的交通网络,从根本上破解镇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强化景区停车场、通讯网络、卫生服务、加油站、安全设施、旅游服务中心、酒店、乡村客栈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游客游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流连忘返。

6.深度开发镇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依托县城、集镇、交通干线、精品旅游景区,打造文家石头小镇、杨泗森林小镇、达仁禅茶小镇、西口民族风情小镇、米粮野山文化小镇等主题风情小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游、乡村民俗文化游、古镇古村古寨文化游,发展农业观光、山水生态、河溪漂流、体育健身等休闲体验性项目。培育开发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术品、景区纪念品等文化旅游商品。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谁远谁近?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