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考

2018-05-14魏振英

新丝路(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领导权社会主义凝聚力

魏振英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关键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領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在阐明重大意义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凝聚力;引领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我们党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关键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大任务的关键,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才能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是靠高深莫测的理论,也不是靠美丽奢华的词藻,而是源自对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的准确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仰、价值、规范的科学性。意识形态是由于利益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由于利益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观点,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根源同样在于利益。我们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在内容上已历经数次创新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的历史,就是我们党着眼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足基本国情,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过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规范、策略目标能够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并自觉地遵循和实践,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团结群众、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与时俱进的。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凝聚力、引领力不够强的问题,意识形态安全还面临诸多挑战。

1.理论层面:宣传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完善

理论与实践发生冲突,理论有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出现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不科学”的问题。因而,理论的说服力比较薄弱,理论宣传、理论教育工作也因此举步维艰。这种情况表现在:我们在哲学上讲的是生产力决定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中也是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应当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点,形成了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然后才能实行社会主义,但我们在落后国家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形成了生产力决定论与非生产力决定论的尖锐对立;我们在理论上说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在目前的情况看却无法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而且分配不公现象已经日益严重;我们在理论上说是“人民当家做主”,但在实践中工农大众却已成为了公认的弱势群体;我们在理论上说是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但干部中的腐败现象也是客观存在。

除此之外,伴随新时期领导干部和知识界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普遍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公民人数大量增加、言论自由和互联网的普及、公民独立思考能力的普遍提高、以及出国人数的大量增加等等新情况的出现,尤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这些缺陷已经在广大群众中暴露出来了,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致使一些人对于官方社会主义理论持怀疑、质疑和批评的态度,使传统的意识形态控制方式的有效性慢慢减弱。

2.实践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进一步培育和践行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既给人们的价值观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使我们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受到巨大的冲击。在这样一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价值多元化、复杂化凸显,人们在思想上难免会产生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

长期以来,特别是从照搬苏联模式直至粉碎“四人帮”以前,我们在宣传具有普惠性的“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博爱、效率、富裕、和谐”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方面不仅几乎是空白,而且更是把所有这些社会主义价值都当成了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粉碎“四人帮”后,我们虽然恢复了“效率”和“富裕”的名誉,但对“公平、正义、平等”等价值的宣传在一个长时期内相对薄弱。虽然近些年来,党中央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就是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十八大提出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予以较多的论述,我们的宣传工作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终因历史欠帐过多等原因,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在当今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条件下,社会环境的深刻变迁和宣传上的不到位导致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缺失。一方面,在我们的社会中,缺乏普遍幸福观念、公平观念、正义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极端个人主义观念、拜金主义观念、官本位观念等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在肆意流行。这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使得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又受到了质疑,致使一些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转变人民群众思想上的这种观念,真正贯彻和体现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有新要求,我们要通过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以此来团结和凝聚全体人民为实现党的理想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

教育引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性工作。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知识分子特别是各界知名人士,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对全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要加强和改进党的知识分子工作,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引导他们认同主流意识形態,积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营造舆论强势,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贯穿到各级各类媒体传播之中

媒体是信息发布、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主流价值观念的主渠道。要充分认识媒体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媒体认清肩负的责任,努力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之中。因此,各级各类媒体要密切配合,努力实现舆论全覆盖、媒体全联动,防止各唱各的调,出现多个舆论场。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作用,不仅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成为主力军,而且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节目以至各类广告也都要符合和反映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弘扬社会正能量,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

3.坚持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

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用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精品形象地昭示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尊重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规律,在“融入”和“渗透”上用心思、下工夫,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既为群众喜闻乐见,又反映和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要加强对创作思想、创作选题的引导,对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亵渎经典、嘲弄英雄和低俗媚俗、肆意恶搞的倾向予以鞭挞和抵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

4.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

主流意识形态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不断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5.强化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和社会治理之中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反映,更应在各项具体制度中得以充分体现。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防止具体政策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要积极推动立法进程,把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的权威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社会管理不仅具有维护生产生活秩序的作用,也应当承担起倡导主流价值观念的责任。各级各类管理部门要把倡导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分内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受到制约。

参考文献:

[1]意识形态论[M].人民出版社,俞吾金,2009

[2]关于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不利因素的思考[J].曹泳鑫.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04)

[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郑永廷,任志锋.教学与研究.2013(07)

[4]执政党意识形态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杜旭宇.贵州省党校学报.2016(05)

猜你喜欢

领导权社会主义凝聚力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