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与文化双重视角下对当前幼儿武术教育的思考及建议

2018-05-14杨万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术幼儿教育

杨万英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并结合参与幼儿武术教学的实践经验,首先从“技术、文化”两个角度思考当前幼儿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技术方面,研究认为幼儿武术教育目前过于注重动作标准化讲解,对动作名称的记忆显得枯燥;在文化方面,认为武术精神脱离幼儿的生活体验而趋于空洞宣讲,武德规范教育与幼儿日常行为脱节。其次,本文提出武术技术教学要以兴趣为导向,注重幼儿的动作感知;在武术文化教育要结合幼儿的生活体验并立足所处的社会环境。最后,从技术学习的趣味性和文化熏陶的故事性两个方面为幼儿武术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幼儿 武术 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a)-0161-02

中华武术体现了中国的气势和内涵,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1]。在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背景下,具有强身防身、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文化熏染等功能的武术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抓手。孔子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2],幼儿阶段是身体发展的基础期,是精神塑造的敏感期,是文化启蒙的关键期。目前武术在幼儿群体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必须正视的是当前的幼儿武术教育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武术是身体的文化的认知[3],本文从“技术、文化”两个角度审视当前幼儿武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幼儿武术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1 当前幼儿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1.1 技术训练方面

1.1.1 过于注重动作标准化,忽视幼儿的感知体验

武术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从武术“手、眼、身、法、步”方面过分强调幼儿武术动作掌握的标准化,这实际上是按照教青少年或成年人学习武术的步骤进行。皮亚杰指出,学前儿童最初的智慧实际上是感觉运动智慧[4],幼儿的大脑皮层尚在发育,脑对身体动作控制的协调性、均衡性尚未完善,对身体动作的学习能力需要发展。

幼儿武术教师应摒弃以成年人为参照的标准化动作训练方法,转向引导幼儿通过身体感知武术的运动特点,适当降低对武术动作规范的要求。如冲拳的动作,只要幼儿能握拳向前方击打即可,此阶段不必考虑是否拧腰转胯,是否催肩顺肘等动作标准,仅仅引导幼儿去体验冲拳的动作路线即可。这种直观的感知运动,是以对武术的技术动作体验为核心,有利于幼儿建立复杂的神经活动以更好地分析、综合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这也是幼儿身心协调成长的过程,所以立足动作感知开展幼儿武术教学更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

1.1.2 枯燥讲解动作名称,忽视幼儿的形象理解力

武术教师讲解武术基本动作的名称,如“弓步冲拳”。幼儿对数量有限的几个动作能掌握,但是对连续动作如“弓步冲拳”接“马步架打”再接“提膝穿掌”等,往往难于形成记忆。因为在幼儿的动作记忆过程中,既要记住腿的动作标准,如弓步、马步、提膝的怎么做,还要记住手的动作配合如冲拳、穿掌,更要记住动作之间的连接,这些都是相对抽象的记忆,对幼儿而言有一定难度。

幼儿期的记忆以形象理解为基础,武术教师应将幼儿平时熟知的物象引入武术动作描述中,如将“弓步冲拳”比喻为“拉弓射箭”,用幼儿理解的射箭动作描述“右臂直拳向前击打,左臂屈肘向后撑拉”,甚至可以用“后羿射日”图片来加强理解,图片中后羿以弓步形式站立,右手持弓前推,左手搭箭拉弦。这样幼儿通过图片动作模仿,就可把“弓步冲拳”做到位。

1.2 文化熏陶方面

1.2.1 武术精神教育趋于空洞,与幼儿的生活经历失联

武术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其中蕴含了自强不息、刚毅勇敢、坚忍克己、超越自我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幼儿武术教师在进行武术精神教育时,往往把这些抽象的武术精神以成年人的思维来解读,然后以说教式的宣讲方法直接灌输到幼儿的脑海中。由于有限的人生经验和生活经历,幼儿难以理解抽象的武术精神,更无法自觉地内化于行。

如何把抽象的武术精神传递给幼儿,使他们能切身地理解武术精神的内涵,这是幼儿武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幼儿武术教师可以从幼儿有限的生活经历中入手,以引导幼儿对具体事件的处理体现中华武术的精神内涵。如针对幼儿早上赖床的现象,武术教师以“闻鸡起舞”的武术小故事鼓励幼儿要像祖逖一样早早起床练拳舞剑,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1.2.2 武德规范要求流于空泛,与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脱节

武德是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一般是指长期以来在习武群落中形成的对习武者生活及其行为的道德规范的要求,包括礼节、人品、作风和习武的学风等诸多方面[5]。幼儿武术教师在进行武德教育时,不能以能做抱拳礼就是有一定的武德,也不能把幼儿习武后能回家给父母拿拖鞋、挤牙膏视为武德教育的成功。学习武术的幼儿,若面对同伴之间的冲突,不能以“武术人”的道德规范来处理问题,反而用学过的武术拳脚来解决问题,这显然不是成功的武德教育。

幼儿时期的武德规范,应立足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着重从如何教育幼儿面对自己、家人、如何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着手进行武德教育,基于幼儿所形成对人际关系的初步判断,引导幼儿以武德规范为准则进行相应处理。如面对同学之间的冲突和误解,引导幼儿能发扬武术人宽容大度的品德,对同学以武礼相待。

2 对当前幼儿武术教育的建议

2.1 以趣味化教学使幼儿感知武术技术

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认知特点决定幼儿对武术技术的学习具有弥散性,也就是身体的协调性不强,身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性均有待提高。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也就是对动作学习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对感兴趣的动作很快学会,而对不感兴趣的动作比划完就可能当场忘记了,甚至还会因为不喜欢而拒绝学习。因此,幼儿武术教师要紧紧围绕以提升幼儿学习兴趣为核心,充分发挥创意,借鉴动画片角色扮演、武术小游戏等方法,将武术技术融入“玩耍”式的动作学习中,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会相关动作。同时,不应过分强调武术技术的动作标准,而是着重让幼儿在玩耍中感知武术技术的特点和动作的运动轨迹。注重趣味化的“练”与模拟化的“打”相结合,强调对武术技击本质的感知。

2.2 以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践行武术文化

幼儿武术教师要主动收集能体现武术精神内涵和武德礼仪等武术典故、武术动画,借助故事情节将武德礼仪、武术精神等教育穿插进去,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武术文化熏陶。武术教师应抓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情绪特征,敏锐提炼出故事情节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的武术文化教育切入点,使幼儿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武术文化的实际存在,产生认同进而自觉践行。

3 结语

幼儿武术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动作学习特征,着重武术技术的兴趣化教学和武术文化的故事化体現,让幼儿感知武术技术并受到武术文化的熏陶。幼儿武术教师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强烈的民族责任培养幼儿的武德规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行为规范,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打下基础。

培养年轻一代的礼仪意识,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个人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更好的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同时对提升幼儿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从教育长远发展的来看,对新一代人的民族情感培养教育,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峰,赵光圣,吉洪林.回归武术之本真——从技术取向再论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设计[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3):41-45.

[2] 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76-78.

[3] 戴国斌.武术:身体的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4] 杨景元,李喜艳,王定明.论幼儿武术运动开展的意义[J].中华武术·研究,2012,1(5):50-52.

[5] 杨景元.浅谈幼儿武德教育[J].中华武术·研究,2011,1(5):74-76.

猜你喜欢

武术幼儿教育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