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对在校抑郁症学生的管理办法探讨

2018-05-14闫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朋辈病情心理

闫琳

[摘 要] 大学生群体智力水平较高但社会经验欠缺,面临多种挑战与机遇,同时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考察高校对抑郁症学生的管理现状,分析漏洞并提出更科学的管理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抑郁症;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218-01

“郁闷”是近年来一个流行词语,经常听到学生说“好郁闷啊!”“我抑郁了”等,这可能只是一个口头禅,但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共有3.5亿抑郁症患者,我国抑郁症患者的人数约9000万。

大学生作为一个智力水平较高但社会经验欠缺的特殊群体,在当今的教育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比其他人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抑郁心理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的不良情绪表现,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大学生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受到先天异常、早期神经发育异常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主要病症表现是:持续性的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伴随思维和行為方面的变化。其临床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少言寡语、思维缓慢、心情低落等,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可能会独来独往,经常唉声叹气,晚睡早醒以及夜间多梦。

二、高校对抑郁症学生的管理现状

全面掌握抑郁症学生的信息是管理抑郁症学生的前提。有些抑郁症学生病史已久,由于担心同学歧视等因素隐瞒病情,这就给排查造成一定的难度。目前高校掌握抑郁症学生的信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测试法。新生入学后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心理普查,根据筛查结果划定关注对象。这种方法能够筛查出一部分疑似异常的学生,但因为人数众多,测试不认真等原因遗漏掉一部分应该关注的对象。(2)观察法。通过辅导员、班主任、朋辈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的观察掌握信息。这种方法对观察者要求较高,需要观察人员掌握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例如,心理异常学生的常见症状等。

心理问题受到遗传、环境、身体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波动的过程。抑郁症患者如果能坚持服药,定期接受心理咨询,始终处于比较适宜的环境中,病情基本是可以得到缓解和控制的。但大学生群体因为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因素始终处于一种激烈的竞争状态,这种紧张的环境对抑郁症的治疗非常不利。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是大学的班主任80%以上是专业课教师兼任,由于自身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繁重,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时间必然减少,不能做到全盘掌握学生信息。另外,兼职班主任并非心理健康老师,在心理异常学生常见症状识别方面知识欠缺,这会导致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抑郁症学生的情况。朋辈咨询员、心理委员均为学生干部,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未必能真正做到观察和汇报的工作,这就在发现环节形成漏洞。因此,虽然每个高校都有从中心到学院再到学生的三级网络系统,但这网络系统是否真的能百分百产生作用还有待讨论。

三、提出管理策略

(一)注重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将已经确诊为抑郁症的以及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列入关注名单,并以约谈和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二次筛查,将学生分为关注对象和重点关注对象。

发挥心理危机干预四级网络的作用,安排朋辈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进行暗中监督。一旦发现危险立刻上报并启动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对学生实施救助。

(二)对已经确诊抑郁症并在服药期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定期对该生进行关注,关注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若该生不避讳自己的病情,并与班主任能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班主任则可以与其约定时间,例如,一周一次进行谈心谈话;若该生非常介意他人知晓自己的病情,或者并未与班主任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班主任则需要避免与该生正面接触,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警惕。采取默默关注的方式以及定期与该生同宿舍的同学进行交流的办法掌握抑郁症学生的情况。

(三)发挥朋辈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舍长等学生干部的作用。建议每年定期对学生干部团队进行专业培训,让学生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有一个清晰、科学的认知。提升学生团队的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发挥三级网络防御机制的作用。

(四)组成互助帮扶小组,为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提供人际支持。帮扶小组最好由一位心理老师和朋辈咨询员以及本班的心理委员组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开展特定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提供人际支持,让其感觉自己并不是不被理解的,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会有老师、同学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自己。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因为病情导致兴趣低落、不愿与人交往等原因使他们的人际关系较普通人差,因此他们可能会缺乏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习惯,不愿或不敢求助于外界,不了解抑郁症的普通人可能会对抑郁症患者产生误解,认为他们自尊心强、清高等,从而有意识地远离这部分人,这更加削弱了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将他们推向自我封闭的一面,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周鄂生,杨旭,曹毅,等.中国大学生抑郁和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J].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2007(2):37-40.

[2]杨雪岭,赵静波,盛秋萍,等.自我控制能力训练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改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2):89-94.

猜你喜欢

朋辈病情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THE FAREWELL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朋辈教育制度的运用
听诊器
心理小测试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