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跑技术的训练方法

2018-05-14刘振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短跑方法分析训练

刘振斌

摘 要:无论是对于社会工作人员来说,还是对在校学生而言,增强体质锻炼,提高自身素质都十分必要。就我国职业类院校中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锻炼者由锻炼不当造成身体损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正确地开展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就职业院校中的短跑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科学、安全的训练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安全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短跑 技术 训练 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a)-0035-0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学生德育水平、智力水平与身体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可以说,体育在各级学校教学中都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短跑训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来说,还是對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练而言,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对短跑训练中常用的一些训练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以实现对我国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 短跑技术训练的相关概述

1.1 特点分析

短跑训练是一种强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对受训者的体质、心理、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受训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指令进行判断并做出反应。短跑训练对速度要求较高,受训者必须要时刻保持高频率的运动以及大幅度跨跃。为保证人身安全,在运动的同时还需保持身体的协调性与稳定性,为完成短距离内的冲刺做准备。所以,短跑取胜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正确把握起跑时间并提高跑步速度。

1.2 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分析

1.2.1 心理方面的影响

宏观上来看,短跑属于一项竞技体育,比赛场地相对来说比较开放,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比赛人员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比赛人员的现场发挥。短跑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提高受训人员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包括对受训人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外界条件变化对运动者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运动动作的规范性。除此以外,运动人员自身的信念,也会对比赛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乐观的心态,准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有利于参赛者根据外部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使参赛人员保有适当的紧张感,进而在比赛过程中最大程度激发出自身潜力。

1.2.2 生理方面的影响

短跑的运动强度十分大,会造成运动人员体力的过快消耗。通常来说,人体中储存的能量只能够满足短时间的能量消耗需求,在运动人员完成短跑之后,会造成人体中乳酸含量的大大增多。当乳酸积累到一定量后,就会造成人体肌肉群的酸胀,降低人体的运动技能。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出现,在受训期间,运动员就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短时间内放松机体,以保证人体肌肉群的协调,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1.2.3 体质方面的影响

短跑运动需要人体中大量肌肉群的参与,这些肌肉群的力量性与灵活度,能够直接决定短跑的用时。为了提高跑步速度,增强各肌肉群配合的协调性,就必须要重视对运动人员放松技能的训练,进而实现对运动人员运动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放松方法,不断提高短跑速度。

2 训练方法分析

2.1 以增强力量为目的的训练

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对于短跑运动来说,应重视对运动员爆发力和耐力的增强。提高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主要有负重、跳跃以及对抗等训练方式。使用杠铃进行负重练习,要求受训者快速完成,重复练习5次左右,每次以推举10次杠铃为宜;在进行跳跃练习时,需在进行“弓步跳跃”的同时,推举50kg左右的杠铃杆,重复练习7次左右,每次以推举15次杠铃杆为宜。与上述两种训练方式相比,对抗训练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借助训练器械完成练习,而且还可以由受训人员两两配合完成练习。与爆发力练习相比,耐力训练的强度会有所减小,可选用较轻的杠铃,进行较长距离的跳跃练习。无论是哪一种训练方式,都需要根据运动人员的身体状况、训练目标等,科学安排训练内容,防止训练过程中的意外受伤,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

2.2 以提高速度为目的的训练

速度是短跑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对短跑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就短跑训练中的速度来说,主要包括跑步速度、反应能力、肌肉灵敏性几方面的训练。以反应能力为例,受训者在跑步之前应做好半蹲姿势,然后等待发令者吹哨,以哨声为准,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起跳或往返跑训练,最后反方向重复训练。在训练运动员提高跑步速度时,既可借助地形进行上、下坡跑练习,又可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追逐、牵引等方式进行训练。短跑速度练习应该严格控制跑步距离与频率,防止运动强度过大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损伤,对后续训练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2.3 以提高协调性为目的的训练

提高短跑运动者身体的协调性,能够使各个肌肉群间的配合更加协调,大大降低跑步过程中身体发生机械性损伤的可能性。比如:受训人员在训练期间可以两两结合,进行压肩、拉伸等活动,以保证身体各个关节活动的充分性,防止意外受伤。训练身体协调性的目的是,通过各肌肉群之间的密切配合,达到放松全身肌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激发运动兴奋性,提高运动频率,增大跑步幅度,提高跑步速度。在进行运动频率训练时,常用到的方式有高抬腿、摆臂、后蹬跑等,训练节奏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先快后慢、后慢先快等,且每种训练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训练标准,所以,锻炼到的肌肉群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练习动作的规范性,防止错误动作造成的机体损伤。

3 提高短跑训练效率的措施

3.1 端正训练态度

正确的作训态度,能够使短跑技术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要树立受训人员对短跑训练的正确认识。比如:在进行训练之前,可以先让受训人员学习一些与训练有关的理论知识,从而使他们认识到短跑技术训练的重要性;然后再对受训人员进行基本能力检测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方案,从而实现对受训人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举办比赛活动,让同批次受训人员进行竞技,激发受训人员的良性竞争意识。只有树立受训人员对短跑技术训练的正确认识,才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他们参与训练的热情,发掘运动人员的潜力,为短跑训练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3.2 重视对训导员专业水平的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短跑训练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受训人员与训导员是开展短跑训练工作的主体。训导员是训练方案的制定者,受训人员是训练方案的实施者。因此,为了保证训练方案制定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就必须要重视对训导员专业水平的提高。首先,职业类院校应招聘专业性较强的体育教师,为短跑训练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其次,重视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定期举办教学交流活动,通过对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4 结语

无论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来说,还是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而言,在职业类院校中开展短跑技术训练活动都十分必要。因此,必须要树立对这一教学工作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训练方案制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灵活运用各种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保证短跑技术训练在职业院校中的顺利开展,防止训练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与心理素质水平的同步提升,为我国体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洁.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及其训练方法[J].科技资讯,2014(27):141.

[2] 王雅娟.田径训练中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和训练方法探微[J].当代体育科技,2016,6(4):27,29.

[3] 吉洪波.探究田径训练中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和训练方法[J].山西青年,2016(14):148.

[4] 王建民.短跑放松技术的训练方法探究[J].体育时空,2014(3):117.

猜你喜欢

短跑方法分析训练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