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统筹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路径探索
2018-05-14周欣周田力
周欣 周田力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教体系的基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介绍宜昌在市州统筹下的中职教育发展,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引导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268-02
一、宜昌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情况及存在的問题
宜昌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学生人数2.7万人,教师2159人,其中专任教师1755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为12.5∶1。
宜昌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在长期繁重的教学、管理、招生等工作压力下,出现明显职业倦怠现象,教师职业成就感普遍不强,更谈不上职业幸福感;二是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教师培训的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佳;三是教师专业(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数量偏少,“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二、宜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索
破解宜昌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瓶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施策。
(一)突出师德师爱,着力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师德建设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环节。师德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引领人生的工作。
一是建立好教师的地方标准。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好教师四有标准,确立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六有标准”,每位教师要做到脸上有笑、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腹中有墨、手中有艺。
二是建立健全学习引导机制。每年坚持开展主题鲜明、全员参与、实效突出的“师德教育月”活动,强化教师师德认知,推动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每年举办德育工作培训会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分享德育工作的成功做法,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和德育工作水平,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和满足感。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情况纳入政府对学校督导考核、学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内容,强化每个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责任。
四是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每年开展“宜昌园丁奖”“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培育师德典型,弘扬先进事迹。
(二)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构建教师培训培养体系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彰显职教特色、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加强校长培训,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要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一是建体系,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首先,建立教师培训的组织体系。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业务竞赛纳入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列入全市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具体的培训时间表,成立培训工作专班,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专设培训办公室,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每项培训内容都指定专人负责,确保落实建立国家、省、市、校四级培训平台,学校开展下企业实践等校本基础培训,市开展骨干培训和高端研修培训,省培国培开展高端培训,四级培训有机结合。其次,建立教师培训的师资体系。注重高端引领,每年坚持邀请国家、省级知名专家到宜昌开展学术讲座,直接授课。如我们邀请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李梦卿教授,邀请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专家组组长、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鹏飞教授来宜昌指导“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最后,建立教师培训经费筹措体系。积极争取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市级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每年的市级培训,主要安排职教管理者高级研修、专业带头人高级研修、“双师型”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三个层次的培训。
二是创模式,开出丰富多彩的“培训菜单”。(1)“走出去”,我们组织局长、校长等管理者到国内职业教育先进发达城市上海、宁波、天津等地现场观摩学习,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德国学习先进经验。(2)“请进来”,我们把大学的专家教授和本地的专家“请进来”对专业带头人、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3)以班级建制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开展分专业分类别培训。每年举办现代职教管理者高级研修班、专业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双师型”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班等培训班。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出丰富多彩的“培训菜单”,增强培训实效性。(4)“加强互动”。加强教学互动,训前布置任务,做到心中有准备;训中设置问题,任务驱动;训后回校,强化实践,再以技能比武、教学比赛等形式进行培训效果汇报。
三是优内容,提供“贴身式”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接企业”。开展专业教师培训时,我们邀请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的领导讲解宜昌的产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规划,安排老师到本地知名企业进行观摩学习,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提高教学与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吻合度。(2)“对接大赛”。如开展企业网络搭建培训时,我们邀请神舟数码的工程师讲授国赛省赛技术方案,讲企业网络建设的交换机、防火墙与行为规范的设置问题,确保教学与大赛无缝对接。(3)“对接教学”。我们每年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信用能力提升培训,提升教师课件制作、微课制作、资源使用、云班课堂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是办大赛,搭建教师快速成长的舞台。举办教师竞赛活动,以赛代训,赛训结合,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1)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省全国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师教学相长,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2)每年举办四项教师竞赛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信息化素养、教学实践等各方面的业务能力。举办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举办语文、数学、英语说课程比赛,让文化基础课教师提升课程与专业的吻合度;举办全市职业教育“一师一优课”活动,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举办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据统计,每年共组织全市中职学校各类教师培训及专业技能竞赛20余场,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30余人次,参训参赛人数近1000人,占全市中职学校教师的50%,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创新体制机制是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瓶颈的有效手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要改革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改革职业院校用人制度。
一是统筹师资队伍建设,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助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及时补充缺编教师,并主要向专业教师倾斜,如市直2所中职学校近三年公开招录51名专业教师。在开展各类评先表彰及职称评聘时,将职业教育教师单列,并按教师人数比例给予职业学校教师同等遇。
二是完善拔尖人才管理制度。建立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职业教育人才体系。将人才体系分为专业(学科)教学、德育与班主任、學校管理三个系统。建立从低一级人才到高一级人才的台阶式晋升制度,在湖北省首创出台的《宜昌市教师专业荣誉制度》,明确教师发展的三个层级:宜昌市优秀青年园丁(宜昌市教育管理新秀)——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宜昌市优秀班主任、宜昌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宜昌名师(宜昌杰出校长)。“宜昌名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宜昌名师”实行届期管理、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每届任期3年。从市人才管理办公室列支专项资金对宜昌名师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的奖金,对宜昌市学科带头人每人每年给予3000元的奖金。
三是出台“双师型”地方评定标准。2015年湖北省首创出台了《宜昌市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双师型”教师概念,统一“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并将“双师型”教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明确“双师型”教师职责待遇,“双师型”教师每年认定一次,每三年对现任“双师型”教师进行一次审核,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创建技能名师工作室。2016年湖北省首创出台了《宜昌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通过工作室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技能名师,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提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技能名师工作室是在市教育局指导下,以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为载体,由职业教育同一专业大类的技能教学专家,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组成,以技能名师姓名命名的非行政性、非常设性工作机构,是集教研、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攻关创新团队。其主要职责是引领专业建设、引领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科研开发项目。
五是独立设置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宜昌市保留了宜昌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这个独立设置的教科研机构,并进一步完善了单位职能。宜昌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现有编制8人,教研室充分发挥教研服务功能,从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教育教学研究、产教融合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全市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发挥了决策建议等智囊团作用。教研室下设15个专业(学科)中心教研组,每个组由全市职业教育8至12个专业(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教研组是全市教师教学改革、交流学习、提升水平、示范引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