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探析

2018-05-14钱惠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院校互联网+高职

钱惠新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基地,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关注。高职院校教师理论强、技能弱,而当学生就业时,企业需要理论实践并重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企业的用工需求。使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远程视频教学、仿真软件、智慧校园等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职院校的各个环节教育中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优点为切入点,分析高职院校实行“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可开展的教育模式的类型。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互联网+”;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012-02

2012年,易观董事长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2015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的解释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渠道和平台,发挥互联网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面向不同需求的用户开展数字教育内容传播,随时随地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教育作为互联网行业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教育变革的一个新契机。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理念的支撑下,传统教育模式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已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在互联网上,知识的碎片化也让大家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便捷,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大家形成一种习惯,有问题找“度娘”而不是传统的思维有问题找老师。“互联网+”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则更具人性化与个性化。“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模式、方式、形态、方法等诸多方面有本质的区别。

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优点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领域在观念更新与变革的同时,教学形式与教育模式也在产生巨大的转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百度传课、白板、iPad、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各种新兴信息技术不断融入课堂,使得教师的授课方式及课堂组织形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基于数据库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主要表现:首先,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改变教师因专业限制而知识结构不全面的状态,也有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因教育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学生享受不到公平教育的状态;其次,“互联网+”教育模式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教学,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数据了解各种信息及技术,同时因为互联网课堂形象生动,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元素均可融入教学中去,借助仿真软件学生还可以通过虚拟网身临其境教学体验;最后,接受互联网教育的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来安排学习,比如学生可以在路上、在餐厅、在寝室随时随刻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大大方便了学生。教育部最新推出的“現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对“互联网+”教育模式做了很好的诠释。学徒制班的学生可以做到边工作边学习,完全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及自己的时间来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或者通过远程视频完成课堂的教学。对试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的作用。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习和工作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达到了传统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实行“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课程体系设置局限性大。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高职学生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往往是掉下桥的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相较于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传统的教育模式因课堂内容陈旧更新缓慢、教师上课大都是板书、教学形式呆板且单一,面对现在的高职学生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显得非常乏力,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较多。由于学校跟外界相对隔离,所以教师知识更新往往不够及时,这也很难吸引高职院校学生认真听课。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实践能力则略微薄弱,这也导致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而现在社会上多数企业在招聘学生时都希望学生能最快速度地适应岗位需求,尤其是在招聘高职院校学生时基本上都是安排在技术岗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强化实践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在社会的用工需求。再者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知识结构对学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往往由教师的教学水平所决定。由于技术的瞬息万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设备不可能随时更新,学生所学的技能可能在学习时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而当学生毕业进入岗位时所学技术则已经被企业淘汰,而“互联网+”教育下学校完全可以规避这种情况,使得学生能与时俱进学习知识和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探讨“互联网+”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高职院校“互联网+”背景下可开展的教育模式分析

(一)“互联网+教育内容”模式

“互联网+教育内容”新模式下,课堂学习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经非常便捷,其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老师,可以同时从网上获取知识,且可以对教师上课知识提出质疑。高职院校的教师教育内容、知识若没有及时更新,课堂内容不丰富,不运用更多的互联网技术将吸引不了学生听课,学生最直接的表现将是逃课或者上课玩手机。在“互联网+教育内容”模式下,学生更关注谁的理念和资源好,他就向谁靠近,向谁学习。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旧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主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

(二)“互联网+教育体验”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不是特别爱学习理论知识,相较于在教室持续集中注意力地听课,他们更趋向于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王。在互联网时代要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状态而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状态,并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体验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互联网+教育体验”强调学生学习时的领悟与体会及在体验过程中的收获。比如课堂上利用仿真软件让学生身临其境企业生产的各岗位工作场景及工作状态,切切实实模拟体验企业生产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在授课教师规定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去选择学习时间、完成课程学习,可以选择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并提请老师回答,这是以学生感受为中心的一种教育体验。“互联网+教学体验”在高职类学校实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让他们顺利快速地从学习过渡到工作是人才培养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协调育人,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就显得尤为关键。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参与,比如学校专任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实训室上课,企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观看学生课堂实训情况并提出建议,实时实现校企互动。或者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直接从电脑上观看企业教师的教学。类似这样的互联网+实践教育体验可以完全不受时空的影响,真正让学生体验教学和生产,效果显而易见。在“互联网+教育体验”模式下,学生大都在课前通过互联网+学习内容预先学习知识,课堂上侧重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提问和回答,教师更多起到的只是一种指引、答疑的作用。

(三)“互联网+教育评价”模式

“互联网+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学校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任何学校、任何教学形式都需要学生对教师进行教育评价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学生评价的依据是基于自己的教育价值观,高职院校中不乏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因此有时会出现认真上课、严格要求的老师得到的评价却不够理想,從而大大打击教师的上课积极性。比如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评教而忽视教师评学。一般都是教学管理人员组织学生干部或少数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进行测评。因为只是抽选少数学生来测评,所以测评不具有普遍性。由于缺少“教师评学”环节,因此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去向教育管理者反映课堂教育的真实状态。在新的“互联网+教育评价”模式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教育评价”体系中,学校从“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两个体系来开展。学校通过学生网络评教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因为运用的是互联网技术,所以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课程学习情况对教师进行评教,而且学生因为是匿名评教所以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教师而不用担心教师会有意见,这比传统的找部分学生现场评教更加客观真实且具有普遍性。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评学系统”指出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从而让家长通过“互联网+教育评价”平台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当然,这样的评教也会有缺陷。

四、结语

当然,没有优秀的师资资源,“互联网+教育”模式就很难得到实施。“互联网+”时代虽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积极引导也至关重要。“互联网+”背景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和学习资源,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课堂讨论不积极的现象,未来的教育模式必然是要求教师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线上线下多途径结合,更大程度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璐.“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构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院校互联网+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