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国教学研究遇到的挑战与机遇
2018-05-14赵栋材
赵栋材
[摘 要]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逐渐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教育领域,学校的教学研究一方面不仅得到极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我国教育教学快速发展,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相关探讨,分析其给教育研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关 键 词] 大数据时代;教学研究;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79-01
大数据时代最早是由麦肯锡提出来的,他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1]。”21世纪,大数据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都需要人们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解决。而大数据时代对教学研究而言,无论是在教学理论,还是在教学实践方面,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教学研究角度出发,探讨大数据时代给我国教学研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教学研究面临的机遇
(一)教学决策更加科学
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教学决策都是在以往教学经验指导下进行的。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长短都会对教学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影响因素产生的作用不全是积极的,有时会使教学决策失去科学性。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教学决策更加科学。教师不再只是依赖教学经验,而是以大量的历史性教学数据以及学生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参考,使教学决策更加客观和符合实际教学情况,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更加合理
在现代社会,每天每时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人们要想获得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则需要深入挖掘和分析大量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从中总结社会发展趋势,以此作为判断依据,然后对行业的发展做出最准确和最科学的预测[2]。而对我国的教学设计而言,教师通过对每个学生相关的学习数据进行整理和挖掘,具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设计,为教学研究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三)教学方式更加个性化
预测是大数据最重要的功能。通过数学算法,从大数据中预测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数据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个性化。透过大数据,学校及教师可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制定。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为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效果评估更加客观
教学效果评估是教学研究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对教学工作成效的一种评定。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估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参考依据,而这种参考数据下的评定结果往往会失去客观性、科学性和公平性。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弥补了这种不足。学校通过大数据可以更为科学、准确地分析出教师的教学效果。例如近现代出现的图书借阅量、微博与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记录等较之传统的评估模式,更加立体、更加全面,使教学研究更加客观。
二、大数据时代教学研究面临的挑战
(一)大数据的收集
大数据时代给教学研究带来的最大困难就是教学数据的收集。在大数据时代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对大数据进行利用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数据收集。这是一项工作量极其巨大的工作,此外,还需要进行系统数字化的处理和保存。教学研究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对学生数据进行充分的收集和了解,但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大多会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信息收集后的保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数据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要想熟练应用大数据,从大数据中获得发展机遇,需要较高的技术技能。对学校的教学研究而言,数据收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大数据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大数据时代下我国教学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三)大数据专门机构的设置
对学校而言,大数据的处理不仅需要专业技术技能,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要想满足这两个条件,大数据专门机构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而恰恰相反的是,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对大数据专门机构的设置还不完善,存在很多缺陷,大数据专门处理机构成为我国高校技术研究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迈入了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国的教学研究带来发展机遇,使教学决策更加科学,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方式更加个性化,教学效果评估更加客观,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挑战,如大数据的收集、专业人才的培养、专门机构的设置等。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具有两面性,关键看我们如何应对。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数据时代的慕课與外语教学研究:挑战与机遇[J].外语电化教学,2015,34(1):3-8.
[2]王剑.大数据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研究[J].商情,2017,64(4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