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我国高校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4周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教学方式法律

周娜

[摘 要]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一门重要的传播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场地、人数的限制以及“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慕课教学模式发展逐渐成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为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 键 词] 慕课;法律基础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08-01

一、慕课及慕课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线上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慕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慕课由英文简称“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音译而来,即大规模开放网络开放课程。“慕课”的意思就是任课老师将自己的课程通过互联网开放,让人参与进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可以交流互动,学生在网上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回答。

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慕课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网上提问的形式对教师提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大学课程,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深化学生已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网上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二、我国高校法律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法律基础课程,法律基础课程作为我国高校“两课”之一,接受的学生群体十分庞大。法律基础课程基本是以大课形式开展,教室要容纳一百多人听课,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师生之间的互动十分少,课堂气氛不活跃,而这门课的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了解甚微,如果以满堂灌的大课形式,学生会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产生漠视甚至厌烦心态。久而久之,法律基础知识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当下,网络技术发展十分快,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程度十分高。他们成长在这样一个网络发展飞快的时代,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应该进行相应调整。虽然现在的大学课堂教师已经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例如,使用PPT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这并没有改变老师站在讲台上讲,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体现他们的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依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这和当今时代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都不符合。所以需要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跟上现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方式产生适应心理,进而提高学习主动性。

三、我国高校法律基础课慕课教学模式应用思路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慕课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也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取代的。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过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可以传授交流知识,还可以有情感上的共鸣、人生价值观的传递,这是其他教学模式替代不了的。高校法律基础知识课堂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通过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无法很好地吸收基础知识,而慕课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调整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我国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当中,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慕课教学模式相结合。

(二)保证慕课课程质量,加强建设教师队伍

慕课这种教学模式面对的对象是广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注重提升慕课课程的质量,认真挑选适合慕课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慕课课堂教学平台需要的不僅仅是在专业教学方面能力好的教师,还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应该加强教师掌握相关的电脑操作能力,更好地使用慕课这一教学平台。

四、结语

互联网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都与网络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教学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与网络联系十分紧密。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改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在高校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教学模式存在种种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改进教学方式。我国高校法律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大课的形式,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好这一门课难度较大,而慕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慕课反复听讲,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3).

[3]李曼丽.慕课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3).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教学方式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政治法律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