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和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8-05-14赵书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工工科电路

赵书玲

[摘 要] 电工和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工科”和“大类招生”的背景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三方面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关 键 词] 新工科;大类招生;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088-01

一、前言

大类招生也就是按照学科的大类招生,指高校把相近或相同的学科及同院系的专业进行合并,统归为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学生入学后先学习1~2年的基础知识,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双向选择进行分流。相对于传统的根据专业进行招生,大类招生是高校“通才教育”的改革模式,更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内涵建设的创举。

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中提出: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而高等院校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获得电路、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等领域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任务。为了助力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改革,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进行探索改革。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现有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容量过大,理论太深,与“大类招生”“新工科”背景下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错位。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提炼。

涵盖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及电机、电工学和电气控制等各个学科基础知识的电工电子技术是理工科的基础专业理论课,该课程知识面较宽,学时却很少,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降低难度,在理清概念的同时尽量做到对问题的定性分析和必需的定量计算、删除啰嗦的推导过程和无大用處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必需、够用为尺度进行适当取舍。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成功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课堂导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设计。

1.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事物作为开课切入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提问或者和学生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联想力,自然切入本节新课。如,在认识和学习三极管的作用时,可以用老师上课用的扩音器为例进行提问:

师:扩音器为什么能放大我的声音?

生:因为扩音器中使用了放大电路。

师:不错,那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什么呢?

生:是三极管。

就这样通过师生的深入问答,举我们身边熟悉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课上所学的知识是身边实实在在的事物,进而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为学生设置悬念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的,教师讲授时空洞、学生学起来无趣。对这些内容,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悬念,营造出一种此中包含问题奥秘的神秘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变压器的应用和构造时,可以先介绍生活中用到的升压变压器及降压变压器,以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变压器相关工作原理的好奇,之后再进行本堂课的讲授。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

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教学过程中一些无形或者不可触摸的东西借由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现和讲授,进而增强授课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引入来自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所谓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学习资源(如视频、文档、PPT等)提供给学生。由学生先自学,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可进行互动。老师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回答,补全自学中可能遗漏之处。最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归纳出重点、难点。课后,通过作业、测试、考试等方式了解整体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

四、对教学组织与实施进行改革

在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改革方面,笔者从另一方面提出了电工电子课程的改革思路,具体如下。

第一,在课程导入方面:开课之初,可先从直流电流进行导入。提供干电池、灯泡、电线、开关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由此引出课程的基本物理量、电路结构及欧姆定律等知识。

第二,借学生设计的简单电路引入继电器,再导入电磁感应的概念。之后对电磁感应进行分析,得出正弦交流电及相关的知识。

第三,由继电器线圈的保护电阻可由一个二极管替代,起到续流作用,引入二极管的相关知识。

第四,通过设计延时照明电路,引入电容器,通过电量计算,说明电容器并联在继电器两端不能提供足够的电量保持电路的接通,采用一个三极管替代继电器,从而引入三极管的知识,进而引出集成运放。

五、结语

“大类招生”“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地进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出新型的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十分重要而且有必要的。今后我们将结合实践继续探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高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凤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64-65.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猜你喜欢

电工工科电路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行列式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Multisim仿真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赋能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电路的保护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浅谈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在H公司电工产品战略上的应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简化法”巧解电路问题
糊涂的维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