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与利润创造
2018-05-14郑晓娟
郑晓娟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不能避免,税收与死亡”。2018年的全国“两会”会上释放信号称,将继续“放水养鱼”的减税降费政策,幅度将超过万亿元。但不管怎样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滑的背景下,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改善赢利更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新一轮财税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税收发展的主要趋势
“中国2013年至2016年四年间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2万多亿元,再加上2017年的减负数,过去五年我国累计为企业减负超过3万亿元。” 这一组数字,透射出中国政府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下,通过分步骤全面推开营改增,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税收改革的措施,减税降费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国家经济的基本方略。
回顾过去的5年,营改增从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试点,再部分行业全国试点,到全面推开,终结了具有66年历史的营业税。——中国以独有模式逐步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负措施,聚焦实体经济、聚焦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焦小微企业、聚焦公平待遇,会议决定,将17%和11%的增值税税率均下调1个百分点、在国家重点鼓励的部分行业中推行增值税留抵退税试点改革等等,而且内外资企业同等受益。一系列的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再次显示了国家向世界展现,经济转型路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二)税制改革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一个杠杆来撬动,税制改革新动能作用就此凸显。
1.从国内税改看影响。全面营改增以前,纳税人因抵扣不充分导致税负增加、低税率的行业“低征高扣”、高税率的行业“高征抵扣”等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不利于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所以近5年的营改增无疑是关键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一方面减轻了纳税人负担,让企业轻松上阵,更具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它打通了各行业之间的抵扣链条,将在效地促进行业的进一步细分。对大型企业集团来讲,营改增使企业在总体治理结构进一步拆分纳税主体,进而开展税收筹划成为可能。
2. 从国外税改看影响。2017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自1986年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减税法案,再次发起贸易战。法案提出从2018年1月开始实施,美国联邦企业所得税率从35%降至21%;对美企留存海外的利润进行一次性征税,其中现金利润的税率为15.5%。特朗普税改本身就是为了吸引投资,一方面是让美国在海外长年积累的资本回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美国的政策更有竞争力,将其他国家的投资引进去。减税将为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复苏,注入新的动力。
众所周知,随着减税计划的实施,低税负的经济环境,能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二、税收环境与实体经济成本的关系
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企业实得利益的多寡。由于对税务管理不够重视,很多企业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交了很多不该交的税。
以实体经济的投资阶段、运营阶段和投资回收阶段为例,企业关注重点往往集中在项目的可行性、融资成本和会计利润,很少去关注甚至忽视税收环境的影响。认为税是国家制定的,是一块不可动摇的固定成本。其实,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领域税收政策差异较大,他们的税收成本是不同的。我们以所得税率为例说项目投资选择,一个项目在哪投?我们除了考察投资环境外,税收成本也逐步成为我们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如一项投资在哪投?东北?西部?还是自贸区?不同的地域选择,他可能产生的税收成本是不一样的。比如国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对西部地区经济中符合鼓励类产业项目进行了所得税15%的政策支持,享受政策与不享受政策区域同样的行业相比由于不同的所得税率,利润率要高5 %。再来看行业的投资区别,国家为了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节能等,对相关产业税收也给予了优惠政策。如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农林牧渔业给予免税;对国家重点扶持基础设施投资享受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对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所以企业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合理规划选择不同的业务类型,将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或生产环节拆分出来,作为单独的纳税主体,或者建立在税率更优惠的地区,就能充分享受税收红利,减轻税收负担,或者延缓纳税义务,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由此可以见,投资决策时的不同主体选择,对于整体税负有着重大影响。税务可行性论证前置就显得非常必要。对大型企业来说,可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管理成本,有效盘活企业的现金流,提高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3.税收筹划创新实践合理运用。新经济形态层出不穷,行业格局正在加速变化。加之国家税收种类繁多,税收立法层次不高,税收政策变化频繁的税收环境。企业负担较重的问题日益凸显,把税务筹划的理念和方法具体运用到企业战略与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所以在合法合理前提下减轻税收负擔、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转化成企业的价值,极大地反哺实体经济。这种形态是我们目前减税降费重要实践。
(一)利润安排
如H公司总部设置在北方,并在全国各地下设不同子公司。首先我们排查所有公司的税率、税负及投资所在地的政策扶持形成一个转让定价地图。通过税率地图显示,我们可以看见集团中各公司因不同性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所得税率。有的公司因符合高新技术产业条件,享受15%的税率;有公司实体设立在西部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享受15%的西部大开发税率。勾画出所有公司的关联关系图,就能发现整个集团的设置就是一个链条,上下游的勾稽关系成为了筹划的前提,作为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基本是整个链条中的基础产业如零部件采购和前工序加工企业,由于他们的经济性质,所以基本不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几乎没有优惠政策。进而通过筹划,集团可以将所有能对应享受政策的企业都享受相应的政策,这样就做到了降低税负的第一步。然后再把研发设计、供销、物流、售后、管理等环节合理的调整到不同税收负担的公司,再把特许权使用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在不违背税收规定和监管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合理分摊,这是第二步。最后通过转让定价的合理设计,实现把利润尽可能的实现在到税率低企业或区域,最大限度的保证集团利益最大化。
其实在企业的税务信息大数据中,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每一类型关联交易中交易各方的具体定位,集团内各公司设立区域、享受政策、经营情况等信息,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制定相应的转移定价策略可靠依据。在筹划中,我们可以从两个阶段进行考虑,项目设立阶段,在低税负地区设立贸易平台,对所需原材料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将部分利润合理合法聚集在低税负地区。运营阶段,可通过借贷资金、派遣管理团队、提供专业服务,增加税前列支项目,从而减少当地缴纳的所得税,争取政策享受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集团关联企业间的转让定价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供应链的税务管理,基本思路都是将供应链上大部分的利润合理的确认在低税负的国家或地区,从而降低整体税负,节省交易成本,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
(二)税务的利润创造
在企业日常运营中,税务成本与财务利润的关系如影随形。总说利润靠开源和节流,其实理解好税务政策和掌握好税务筹划技巧,是我们增加利润的又一新路径。
在传统经营中,企业家们觉得税务管理方面只要没有税务风险就是税务的最大价值。在以前很少或没有人去思考国家不断释放的税收红利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今,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随着国家加大释放税收政策的积极取向和企业管理层对税的关注,税务成本成为研究和挖掘增值的一种工具。
1. 正确的经济活动能节约税收成本。比如,经营活动开始前,我们对供应商的选择,是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我们会去考虑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采购比价平衡点。关注它的“净利润”多少,而不是“税负”高低,故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不是取得“进项”高低,而应是“净利润”多少。
如签订合同时的税收技巧,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不同收入确认时间也不同;营改增后,业务是混合签订还是分开签订,适用的税率都是有差异的。价税的确定,合同约定价税是否分离,对税率的确定,是接收简易征收税率,还是实际税率?等等都是我们在签订合同中需要斟酌和测算后确定签订的。比如销售设备的同时,也需要提供安装、售后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如果采取混合定价,增值税税率是17%,如果分别约定,则可以分别按17%、11%、6%来计税,负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签订合同不单单是一种契约行为,他还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税收成本的多少,进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税收的筹划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它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管理都参与进来。
最后我们再用用一个简单的经济行为选择就能看清我们的每一步经济活动对税务成本的影响结果。X公司为了提升当地影响力向扶持地区捐赠了一笔家电产品。那么简单的业务活动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会带来不同的税收成本,A的做法是直接将家电产品捐赠给了X小学使用,产生的税务结果是因直接捐赠不符合公益捐赠的确认条件,所得税税前扣除时不予扣除。B的做法是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进行捐赠行为,最后税务结果是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你看同为捐赠,但不同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不同的税务成本。
可以看出,经营中每个环节的业务模式都会引起税收中的显性和隐性成本产生。
2.获取税收改革红利带来的利润。政府营造的良好的税收环境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税收优惠持续发力,税收政策的挖掘也逐步成为企业的另一盈利产品。近年国家的释放的信号是鼓励高新研发类产业,很多公司抓住契机大力开拓研发领域提升竞争力的同时,通過享受高新计税产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嵌入式软件即征即退的政策优惠节税,再造流动资金,投入再生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再扩大享受范围和享受时间,一些中小企业在创造初期也可以通过享受小微企业政策来减轻税收负担,比如对初创企业,可以通过架设创投企业作为过渡,间接投资从而享受投资抵免。
税务机关简政放权上的“减法”和提升纳税服务上的“加法”。税务大力推行“互联网+税务”,某企业集团的ERP系统与税务部门网上办税系统数据无缝对接,申报时长由原来半天缩短为10分钟,申报人员由39人减少到5人,年节约财务成本3000余万元。
因此,税收优惠的支持与企业创新投入是相互促进的,借助税收的杠杆作用给企业带来是新利润增长点。(作者单位为海尔集团西南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