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18-05-14曹汇
曹汇
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不良影响,全球市场经济遭受重创,全球经济发展止步不前。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近几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次贷危机后国内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经营投资中需要大量的信贷,企业资金仍旧不足,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主要分析了后金融时代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并针对融资中的问题提出了部分意见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有差异,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中小企业良好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也要立身自我发展需求,优化内部管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大型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因此,若要实现我国经济稳步增长这一目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其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50%并带动了城镇居民的就业,但是银行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却小于总贷款额的四分之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下,40%的中小企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由于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独立开发的新产品,多数是零散加工的形式,且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融资,企业向社会直接融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企业更是难以发行债券与股票。因为中小企业经济规模较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多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提供贷款服务,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各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些专项法律。次贷危机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需要在第三方担保以及满足抵押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由于部分省市级中小企业的担保信用体系试点的担保体系不健全、资本质量不高、运作管理不完善等,且担保公司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中小企业仍旧难以满足第三方担保条件,难以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资金成本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较高、成本负担较大,造成企业的总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新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成本。其次,金融危机造成铁矿石、石油与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大幅度飙升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基于上述原因,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升高,利润减少,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市场营销受到较大冲击,银行的发放贷款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
(一)国家宏观政策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我国大多数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多向大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往往较为弱势的一方。在机构的偏见、大企业战略的作用下,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更为艰难。此外,我国并为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融资机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市场的融资贷款与政府的投资补贴与贷款贴息等政策优惠。
中小企业在我国城镇居民就业、技术创新、居民收入与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且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门的融资机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保障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我国现状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仍不完善,担保制度仍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缺失
由于多数中小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市场竞争意识差、经营行为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于权力集中化等问题,金融机构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很大程度会拒绝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其次,中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资产结构偏轻,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过低,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时尤其是信用贷款时,企业难以提供相对的抵押物,使企业无法获得银行的抵押贷款。多数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通过缩减规模或放弃技术革新,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导致企业自身发展水平较低,进一步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
(三)市场金融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速度落后于經济市场的发展速度,企业的融资与银行间的业务及拓展能力、利率管理下的金融压制以及信贷市场的体制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
金融机构的信贷程序复杂、制度不完善等较易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造成不利影响。一般来说,金融机构考虑到该类企业经济发展规模较小等因素,会加大对企业的信息的调查与评估力度,增加了银行的经营费用与管理成本,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会更偏向于大型企业。我国针对该类企业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民生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与城乡信用合作社。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金融机构处于自身风险问题取消对该类企业的贷款服务,或者贷款资金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
(一)政府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的整体市场环境。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政府在进行政策扶持时应考虑平衡发展的问题,通过建立担保体系的等社会体系,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激励市场第三方金融机构对该类企业提供贷款及融资服务。加快建立针对该类企业的税收优惠制度,优化监管体系。除此之外,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财税制度、行政法规与金融体系,出台利于该类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制度。
(二)完善中小企业的担保制度与信用评估制度,强化银行、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积极拓展间接融资途径。通过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运作水平,增加企业进入直接融资市场的机会。完善担保制度与信用评估制度既可以提供企业的有效信息,还有助于企业提高信用度,缓解企业进入直接进入金融市场的问题。
(三)构建第三方互联网融资平台。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能够有效解决企业融资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与抵押物不足的难题,同时互联网融资因其本身具有随时进行交易、不受空间限制等优势,进而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基于此,我国应鼓励互联网融资的发展,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借贷体系,制定规范的互联网借贷制度,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深化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我国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是深化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式。现今不能仅依赖于政府的优惠政策与财政补贴,还需关注利率市场化这一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上与大型企业的地位相同,有利于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能够获得利率歧视下的融资资金,推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有效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企业可以借助我国的先进技术、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提供加工制造等服务。在全球文化交流不断繁荣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不断扩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新机遇,创新制造富有我国文化的特色的产品,例如民族服饰、美食、中医与中药等,这些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符合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借助“一带一路”增加企业经营收益,为企业的投资与融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有利于企业自我融资,能够较大程度地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六)企业还可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获取解缓解自身资金的不足的情况。企业将流动性较差、有未来现金流的企业信贷资产借助重组成为资产池,并据此发行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资本补充途径,而且可以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由于中小企业自身风险的不确定性,银行能够较为充分地了解企业,因此,采用发行债券或贷款的方式有助于銀行等金融机构较为及时地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资金的运作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解决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政府、企业与制度层面多方完善与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全球经济尚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时期,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门槛较高且内源融资不足、间接融资途径较少、国内外金融形式复杂多变。解决该类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政府及金融机构可科学、合理地借鉴国外的经验,并依据实际需求加以变革,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作者单位为武汉经开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