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职数学课程服务学生专业成长
2018-05-14黄文妍
黄文妍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不斷深入发展的当下,中职数学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可是有些中职教师却还在沿用着旧时的讲授制教学,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中职数学教师要服务学生专业成长,坚持做到提升中职数学的地位,改革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高低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关键几大方面,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课程服务;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171-01
一、提升中职数学的地位
中职数学与普通中学的数学不同,它更加简单。它有很强的灵活性,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这种灵活性更加强调运用,有很强的工具性。中职学生所学习的数学讲究掌握基础,在此基础上更适合于某种专业的课程需要以及今后他们相应的职业的最基本需求。那么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所教授的数学,一定是服务于学生目前对应专业的课程和职业岗位,如会计或者计算机等,不同的专业有着明显的区别,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让数学知识对学生在今后的职业起到导向作用。在中职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关注的焦点是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但是就目前的学校数学教学来说,担任数学教学的一般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数学教师,他们大部分对学生的专业课程不熟悉,也不知道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数学相结合,所以难以把握数学知识在专业课程及专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情况。并且除了数学老师不了解专业课以外,那些计算机或者会计专业课程老师也非常不熟悉数学教学规律,不知道如何在专业上运用数学知识。而且这种双方不熟悉的局面一段时间里还是不容易改变的,在中职学校中,平衡专业课和基础课中更加注重专业课,中职学校里数学教师很充分而专业教师往往缺乏。所以有些学校如果条件成熟的话也可以考虑将数学课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这样就可以将数学与专业课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
二、改革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
因为在中职学校强调的是专业课程,所以老师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进行多种尝试。将数学的内容分散开,不再运用传统的体系式数学教学,而是使数学教学围绕专业课展开,专业课需要什么数学就教什么。加强与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让数学教学满足所有专业课的需要。让数学老师与专业课老师进行讨论,明确各知识点所需要的数学内容,并且让专业课老师对数学内容进行筛选,形成中职学校独特的体系。
例如,老师可以将数学的所有内容根据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拆分,这些数学内容经过合理的分化分别整合到专业课程中然后由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因为与专业课相结合所以数学教学的效果完全不同,而且这样的分类教学难度较大,对专业教师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在掌握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掌握数学教学。
三、教学目标高低思考
考虑到中职教学与其他学校的不同情况,所以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不能要求统一教学。学校的教学部门应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给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数学老师还可以考虑分层教学等模式。所谓分层教学,其实就是通过一定的测试,将学生分成A、B两种教学班,而分班应综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例如,在分层教学中,老师可以将A班设成以掌握新的基本知识为重点,所以教学目标相对较高;而B班主要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多以复习数学知识点为主。但是无论是A班还是B班都需要有专业特色,比如对机电专业在复习数学中的圆的面积公式,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工具,如可以拿一个机械零件作讲解。但是单纯的对B班,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更多的只给出公式或算法,而不像对A班还要求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推理。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学生来讲,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若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的话,不仅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学起来也是十分痛苦的。其实如果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会发现,数学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缺乏趣味性,而且老师若以此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以身边的实例为模型,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老师可以尽可能结合本地或者是专业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讲授数学的同时,运用大量的生动有趣的课例。也可以多运用多媒体和实物进行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和注意力。如,老师在讲解立体几何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充分使用旋转体的模型。并且在教学时还需要老师主动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展开各方面的提问。
综上所述,在现当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做到真正有效地服务学生专业成长,提高他们自身的数学素养,改善学生畏惧数学、厌恶数学的不良习惯,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曦.借助直观表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教育,2016(9).
[2]唐志娟.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