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2018-05-14胡凤鸣
胡凤鸣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和人民大众的关注,内部审计风险是有办法规避的,它一方面受到各种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企業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自身的因素以及外部的因素对审计工作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积极有效的内部审计方法可以防范风险,并且能够有效地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并且稳定的发展。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不严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健康的运行,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增大,比如说:没有规范的审批流程、找不到账目审查当中的错误、没有齐全的审批手续、没有明确的审批制度,再加上没有合理规范的内部制度就使得审计工作者不能够运用科学的方式有效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才能够提高审计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不够独立。很多的企业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各个部门的作用不能够正常的发挥出来,造成审计部门原本应该有的权利没有办法正常的实施下去,导致的结果是出现风险的时候工作人员没有办法积极的应对,因为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结果就自然不会客观公正,从而出现虚假的审计报告。
(三)审计部门标准不一。企业承接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就使得相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人员来说就会有很多个答案,不同的人对待问题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衡量尺度,每个人看问题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内部审计的对象可能是上市企业、连锁单位等等,以至于审计部门内部之间得不到沟通,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内部审计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得不到保障,而且复杂的业务关系和人事关系,就增加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
(四)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内部审计工作者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责任心差,不能够正确的衡量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审计并没有按照要求等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利,导致审计质量不高,使内部审计风险增大。
二、解决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是落实企业具体管理内容的理论依据,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依照科学有效的审计管理形式运行,对于审计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要保证审计制度的有序性,要确定审计工作的工作范围,实现对资料的有效控制。工作人员落实具体的审计机制,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制度体系的作用,而使得内部审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要保证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并且正常的发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领导管理层要给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支持,因为只有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审计结果才能够客观公正。只有先确保组织单位的独立,才能够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内部审计只有从财务部门独立出来由企业最高管理层直接来监管,它的作用才能够更大的发挥出来,内部审计只有确保从企业业务上做到独立,不受到任何事物的限制,才能够使审计结果公平公正。
(三)加强审计部门内部的沟通。虽然审计部门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企业,还可能是集团企业、上市企业、连锁单位等等,但是内部审计工作通常是以审计组的形式开展,审计人员和审计部门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审计组长。审计组长的主要职责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与审计部门负责人的沟通,二是要要加强与审计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审计部门负责人沟通是为了将工作进度和发现的问题及时的向部门负责人汇报,让部门负责人及时掌握审计工作的进度,更好的为下一步的计划做打算。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现代技术的进步,企业逐渐走向多元化、全球化,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当有一定的职业意识,比如说:遵纪守法意识、责任意识、保密意识、诚信意识、公平公正意识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也应该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审计方法,企业内部可以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各方面将审计人员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企业也应当注重培养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想正常运行就需要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方式,要使审计程序得以规范,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使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和管理力度得以提升,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完善性,使内部审计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作者单位为河南盛元联合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