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促学,润“人”无声
2018-05-14胡晓婕
胡晓婕
【摘要】当今,高等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身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更需立足岗位,深入思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强德育工作。本文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高职英语课堂及学生现状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几大载体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立足岗位;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一、引言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会面临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信息冲击。同时,学生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欲望强烈。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极容易受到影响。因此,这对课堂上的德育工作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是高职学生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作为一门语言课,学生不仅要看重语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则是文化素养的习得。《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则是以德促学,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接受品德教育,铸造美好的人格。
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高职英语课堂及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英语课堂及学生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多数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因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没有英语方面的毕业要求,学生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参与度低,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为“低头族”。这些都造成了他们英语学习的懈怠懒惰。在这种现实情境中,最走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运用全新的教学思想及方式,从“德育”的角度来鼓舞学生,唤醒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中以德化人、以德育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其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实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一)以教材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
教材是育德的重要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是课堂活动中“以德促学”的前提。为了在课堂活动中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抓住“知识”与“道德”的结合点,规划好教学活动及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将道德知识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比如某一单元的阅读文章是选自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是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内容是关于黑人民族平等,对美国甚至世界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主题“黑奴解放”的背后,更能够从中领悟到为自由而战、为希望而战的伟大勇气和坚定决心。这些正是大学生们在面对艰巨困难时值得借鉴的精神武器。因此,教师在讲解文章时,不光是教会学生明白文章中单词、句子的具体意思,而更应让学生领悟文章背后的深层“道德”含义。
(二)以生活为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
语言的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来自现实生活的素材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语言知识的习得。因此,在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时,作为教师,要以生活为载体,积极地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包含德育教育的教学素材。比如公共场所中经常见到的英语标语,例如“不准乱丢垃圾”(No Littering)、“禁止踩踏草坪”(Keep off the Grass)等。教师可以将这些标语搜集起来,分门别类将它们汇编成教学素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它们的用法,更能让这些生活化的知识形成一条德育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品德。
(三)以语言交际活动为载体,融入德育教育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与其他科目不同,更看重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就外语而言,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下的学习则更加有效。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使用外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比如不同主题的情境对话的训练、学生轮流上台就有关主题做PPT展示。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思考如何将不同的德育点渗入到这些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更能开阔视野,学到课本之外的道理,而学生的表现之后,教师的赞扬更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鼓舞,也会无形中让学生学会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四、结语
德育工作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发展,找准机会和途径,适时、适度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自然地受到德育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及修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身的知识水平及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真正地做到“润人无声”。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北方文学旬刊,2015(07).
[2]郑先梅.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