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的发展
2018-05-14高俊王宇
高俊 王宇
【摘要】阳光康养产业对攀枝花市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康养产业存在交通问题制约、医疗服务适应性不足、人才需求较大等影响因素。攀枝花市需要通过改善交通环境、加强医疗服务建设,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引进促进康养产业发展。
【关键词】阳光康养产业 发展 对策
一、阳光康养产业对攀枝花市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阳光康养产业促进了攀枝花市农业的升级,通过对农业、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促进现代农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使传统农业得到升级和改造。康养产业本身会产生对农业、农村资源的新型需求,给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因此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增产增收带來了动力的发展。
(2)阳光康养产业推动了攀枝花市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攀枝花市以钢铁工业为主,制造业发展水平不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引进以及康养产业的推进,“康养+医疗”“康养+旅游”的需要,钢铁产业向低污染、洁净化生产转型不可避免,同时康养产业也产生了对一般制造业产品、旅游产品制造的需求,因而为攀枝花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合理发展现代医疗、康复辅助器具等特定制造领域,既满足了康养产业的需要,也有利于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阳光康养产业提高了攀枝花市服务业的质量。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健康养老、健康养生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所包含的“康养+旅游”“康养+教育”“康养+医疗”“康养+休闲”等产业,既为攀枝花市第三产业带来了大量的消费者,也推进了第三产业发展结构优化,促进了旅游、教育、医疗、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4)阳光康养产业调整了攀枝花的产业结构。一面连接民生福祉,一面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成为攀枝花市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攀枝花市以康养旅游项目为载体,努力打造、推广攀枝花阳光康养品牌,通过发展康养旅游、康养体育、康养文化等,努力将攀枝花康养产业打造成为具有“老年养老,壮年养身,青年养体”特色的朝阳产业,阳光康养产业。
二、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制约
(一)产业结构问题影响康养产业发展
(1)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积弊。攀枝花市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均GDP稳居西部地区前列。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是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因此与所有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产业结构问题一直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隐忧,第二产业一头独大、第三产业成长乏力、第一产业长期保持较低比例,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3.4∶69.0∶27.6调整为3.2∶65.2∶31.6,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服务业占的比例较小,达不到正常工业经济社会一般50%以上的占比。
(2)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2017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44.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6亿元,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拉动经济增长0.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45.02亿元,增长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2%,拉动经济增长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62.07亿元,增长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9%,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差别明显,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发展态势。
(二)康养产业发展本身存在多方面制约
(1)交通问题制约着人员流动。与安全高效出行密切相关的交通因素严重影响了攀枝花市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攀枝花市旅客运输主要依赖成昆铁路,行驶速度慢、乘坐舒适性低。部分旅客借助于航空运输,运量小、正点率低、天气影响明显。公路运输依靠G5高速公路,存在较高的地质风险和事故风险。
(2)医疗服务存在适应性问题。养老和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攀枝花要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必须要解决人们的医疗问题,首先,就是政策因素明显的异地就医问题,康养产业的异地就医需求量大,政策因素导致异地就医困难阻碍了人群、制约了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其次,尽管攀枝花市医疗发展水平较高,但是面对康养需求存在专业医疗设施不足、专业康养医疗服务不足的问题。
(3)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人才不足问题。目前,阳光康养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涉及不同专业领域的各类人才,康养人才还比较缺乏,康养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还不能完全解决康养产业中的一些问题。
三、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对策
(1)改善交通环境,加强医疗服务建设。康养产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进交通因素服务;需要针对性加强康养环节医疗设施建设,拓展康养医疗服务,加快建立完整的康养医疗体系。
(2)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结合地方特色发展康养服务业、优化农业发展,提高一般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基础工业产品的就地转化,使新材料、新能源、钒钛等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促进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态势的转变以提高康养产业发展基础。
(3)加快培养阳光康养领域的各类专业人才。结合人才市场需求挖掘本地高等教育资源潜力,在各个层次培养康养旅游专业人才,为康养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后强.新时代呼唤康养农业的发展[N].企业家日报,2017-12-12(001).
[2]刘祖金,张帆.基于交通视角论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的发展[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3(S1):42~43.
作者简介:高俊(1997.09—),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王宇(1969.08—),男,吉林通化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