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五言律诗拗救浅析
2018-05-14吴德盛陈义仙
吴德盛 陈义仙
【关键词】近体诗是严格要求合律的,但是发现很多诗人的近体诗诗作中不合律的诗比比皆是。诗人王维亦是如此。王维创作的各种诗体中,以五言律诗的创作最丰,但其中有大约36%是不合律的诗。这里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第二册为蓝本,主要对王维五言律诗中的拗救、拗而不救情况及拗而不救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王维;五言律诗;拗救
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作为诗人,他创作颇丰,总共381余首。题材广泛,有咏史、送别、山水、田园、归隐、边塞、应制、酬唱、赠友等方面,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很多高质量的作品,如《山居秋暝》、《鹿柴》等。书画特臻其妙,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且体裁多样,有五律、七律、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排等。尤长五言,胡应麟曾说“右丞五言,工丽闲澹,自有二派,殊不相蒙”。研究他的律诗可发现他的诗歌诗如画卷、情景交融、流动空灵、浑然天成。可见王维确实是很有代表性、很有艺术造诣的诗人。他取得这样的艺术造诣,不排除这样一个原因,就是他对格律诗创作原则的透彻掌握,且又不拘泥于此,灵活运用多种拗救的形式,使律诗变化丰富,顺畅自然,真挚深刻。诗人王维以五律创作为代表,据统计可见:
五言律诗105首,是其诗占比最高的。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四册归纳了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A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四个类型。这也就是五言律诗创作应该遵循的原则。但是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王维的105首五言律诗中发现了一部分不符合这种原则的诗。也就是不合律,出现了拗救情况。所谓拗救,王力先生是这样定义的“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拗救的基本原则是以平救仄、以仄救平,最终达到平仄协调的目的。经统计得出,王维105首律诗中合律的诗有68首,不合律的诗37首。其中合律的诗当中拗救情况多种多样,从补救的形式上分可为第一,本句自救,总共有94处。第二,对句相救,总共有48处。不合律的拗而不救的诗从拗的位置上可分为:第二字拗11处,第三字拗(三平调)15处,第四字拗10处,第五字拗9处。下面将其拗救情况分析如下。
一、本句自救
1.一拗三救救孤平
一拗三救。这种拗救情况主要是针对“平平仄仄平”这一类型来说的。就是说第一个字拗变为仄声“仄平仄仄平”,那第三个字必须变为平声来救“仄平平仄平”这里第三个字必须救。否则就是犯了律诗的忌讳之一——犯孤平。唐代很多诗人写律诗都会用到这一拗救形式,比如李白就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跪进调胡饭,月光明素盘”中“月”字拗了“明”字救。诗人王维也在他的五律创作中用一拗三救形式大约13处。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位置上都有用到。如在诗《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中,在颔联“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中,第一个字“白”拗了,第三个字“留”变为平声来救 。在诗《初出济州别程=城中故人》中,尾联“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中“各”字拗,“年”字救。在诗《送友人南归》中,颈联“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楚”字拗,“菰”字救。在诗《登河北城楼作》中,首联“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客”字拗,“云”字救。
2.三拗四救
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平平平仄仄”这一类型来说的。指第三个字拗“平平仄仄仄”,第四个字救“平平仄平仄”。这种拗救情形在王维的五律中出现49次之多,也出现在全诗的各个位置。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首联“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中,“转”字拗,“苍”字救。且有的一首诗中就两次用到这种拗救情形,《送元中丞转运江淮》中的颔联“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赐”字拗,“帛”字救。尾联“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御”字拗,“亭”字救。诗《送李员外贤郎》颈联“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中,“请”字拗,“诗”字救。
3.三拗四没救
这也是针对“平平平仄仄”这一类型来说的。第三字拗“平平仄仄仄”,但是它仍然是合律的。这种情况不仅在王维的五律中比较常见,而且在唐代其他诗人的律诗创作中也是如此,如孟浩然诗有32处。用的位置也是比较灵活的。如《慕容承携素馔见过》尾联“空劳酒食馔,持底解人颐”中,“酒”字拗了,但是后面第四个字并没有救。又如《送杨长史赋果州》的颈联“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祭”字拗。再如《留别饯起》的首联“背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却”字拗了后面也没救。当然这样的情况很多,此处不一一举例。
二、对句相救
对句相救也是拗救的很常见的形式。主要针对“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种类型来说的,下不赘述。诗的上半联(出句)中出现拗,诗的下半联(对句)来救。对句相救在王维五律中出现了约48次,虽然都是对句相救,但是也分好几种情况。
1.出三拗,对三救
诗人在创作律诗时,会出现出句的第三个字拗,在对句的第三个字进行补救,来达到和谐。这样的拗救情况在王维五律中有18处。如《留别丘为》的颔联“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闲”中,出句“又”字拗,对句“心”字救,且这句中还有救孤平的情况“自”拗“心”救。《淇上田园即事》的尾联“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亦”字拗,“乘”字救。《待储光羲不至》的尾联“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中“不”字拗,“空”字救。
2.出三拗,对三没救
出句的第三个字拗,诗人有时对在对句的第三个字进行补救,但是也有不在对句第三个字进行补救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是允许的且是合律的。这里共出现了23次。诗《戏题示萧氏甥》的首联“怜尔解临池,渠爷未学诗”,出句的“解”字拗了,但是我们发现对句并没有救。还有《送孟六归襄阳》的尾联“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一”字拗而对没救。《早朝》的首联“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出句“百”拗对也没救。
3.出三四拗,对三救
这也是一种拗救情况,且这是对句必须要进行补救的,否则就是不合律,但是自古以来诗人都用得比较少。这里仅仅出现了1次,就是这首《送钱少府还蓝田》的首联“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这句的出句第三个字“日”和第四个字“向”都变为了仄声,都拗了,后面对句的第三个字“人”字救了,从而达到了和谐,仍是合律的。
4.出四拗,对三救
出句的第四个字拗,对句的第三個字救。这种情况也不是经常出现,这里仅出现了6次。在诗《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的首联“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中出句的第四字“已”拗,对句的“行”补救了。《归嵩山作》的颔联“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有”字拗,“相”字救。《杂诗》的首联“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中“命”拗,对句“新”补救。
以上就是王维105首五言律诗当中出现的所有拗救情形。不难看出,王维对五言律诗的创作把握得还是透彻的,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拗救类型。变换平仄,或拗或救,千变万化,并且能够运用自如。他这样灵活的运用,以达声律和谐,声情相应,也使他的诗歌增添了色彩。让诗歌更加灵活多变、使诗歌的表达多样化丰富化,使诗句的意思能够表达得更加明确自然、也能够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也可以看出,诗人做诗比起形式他更加注重内容。为了更好地呈现内容、更加到位地表达感情,他宁愿多用拗救的方法,而不屈就于形式,从而让内容的表达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增订本)第二册[M].中华书局,2005.
[2]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王力.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14.
作者简介:吴德盛(1964.02—),男,汉族,贵州仁怀人,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副教授;陈义仙(1996.03—),女,遵义市第十四中学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