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模式
2018-05-14王鹤翔谭刘元
王鹤翔 谭刘元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体系日益完善,“互联网+”时代悄然而至,网络资源、IT技术成为支持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中教育界为有效提高教书育人综合质量,顺应新课改潮流,积极整合网络资源,应用IT技术丰富教育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势在必行。本文以海运学院为研究对象,以该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基础,以“互联网+教育”模式为核心,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以期为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
海运学院于1958年建校以来,秉持培养远洋渔业、航海运输、港口服务等应用技术型人才育人理念,常年向海运企业输送优质人才,体现其办学能力,海运学院设有国家信息化电气智能培训认证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铸优质教育品牌,为此海运学院不断拓展办学规模,提高本校师资力量,持续优化育人体系,并成为“双证互通”试点院校。海运学院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在“互联网+教育”新形式下,海运学院开始思考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方略,在累积以往教学经验基础上,推动海运学院教育教学体系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继而提高该院校教书育人综合质量。基于此,为推动海运学院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该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技术与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研究价值
(1)实现教育教学系统性。“模式”是引导客观事物稳健发展的依据,是人们为达成某种目标,在累积以往实践经验基础上所设计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规避实践弊端,充分发挥自身主体能动性,优化配置发展资源,将“模式”理论套用在教育教学进程中,可以帮助教师理顺授课思路,有效应用教学方法,为教师落实育人目标奠定基础,继而赋予教育教学系统性,规范教学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充实教育教学体系。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贸易类型不断革新,与之相关教育内容需跟随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实况予以转变,摒弃教学冗余内容,充实富有时代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际贸易,提升学生贸易思维灵敏性。然而教材编制具有“滞后性”是客观事实,无法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贸易动态,加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实例分析内容较少,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影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成效。基于此教师需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网络化教育资源,运用云计算技术模拟国际金融市场动态,以此为由调整教学内容,充实教育教学体系,赋予课程教学时效性。
(3)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自“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推行以来,教师逐渐明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颠覆传统教育模式,为学生营建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独立学习、合作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将全部精力放在求学之路上,将自己的思想与课程知识交织在一起,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研究要点
(1)硬件条件。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硬件条件予以支持,这就需要海运学院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网络敷设力度。为学生、教师打造優质入网环境,依据学生国际贸易实务学习诉求及教师教学需求分设数据库,助力教师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多渠道教学资源同步汲取、搜集、分析、处理,以及统一利用、统一操作目标。保障师生可以依据自身需求灵活进出网络,并处于独立网络空间内,提高网络终端服务效率,同时海运学院需应用防火墙技术、病毒检测技术、系统运维等技术,维护本校网络化教育教学系统安全与稳定,为建立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师资力量。教师需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法,海运学院需在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互联网+教育”手段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信息化育人方略,引导拓宽教师教学思路,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持续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三是教评体系。海运学院需将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能力视为教师教评类目之一,确保教师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同时明晰自身“互联网+教育”能力,在教评体系加持下,不断调整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
(2)学生。新时期教育模式变革将学生视为主体,为此海运院校需将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实况、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客观因素,视为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要点,为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指明方向,确保教师可以为学生打造优质信息化教程,形成该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学生课堂表现。教师需时刻观察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发现学生学习阻力,以此为由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转变书本知识表现形式,以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再现”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国际贸易与法律的联系时,发现学生很难理解相关内容,主要源于该教育模块理论知识较多,法律内容较为抽象,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基于此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整理一些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新闻报道,充实现有教育内容,简化书本知识理解难度,提高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质量;二是实践需求。海运学院作为面向社会培育应用技术型优质人才的院校,需秉持“理论+实践”教育理念,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同时,还需确保学生掌握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教师需从学生实践需求着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其与课程整合模式。例如,教师在以培养学生国际贸易思维为目标,以统计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商品为主,调查整理与之相关国际贸易信息,并分析该商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供需关系变动内因。学生为完成该学习任务,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信息技术,在实现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目标同时,助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并掌握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确保信息技术与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富有生动性。
三、信息技术与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研究阻力
(1)未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识。当前海运学院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仍有待完善,相关教育经验相对较少,加之该院校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忽视教学革新必要性,教师未能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识。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路有待优化。“模式”突出特点是具有极强执行力,可以推动客观事物发展,然而当前海运学院还未梳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思路,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具有灵活性,但存在浪费信息化教育资源,无法达成教学目标的消极现象。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缺乏创新性。新课改引导教师踏上探寻新型教学方法之路,旨在扩宽教育教学途径,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为优化配置教育資源,落实信息化课程教育目标奠定基础,然而当前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陷入“模式论”“经验论”误区,降低二者整合综合成效。
四、信息技术与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研究方略
(1)树立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创设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意义。为此海运学院需在校内掀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浪潮,引导教师累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持续完善相关教学模式,该模式需从两大方面着手,旨在建立教学相长育人体系:一是教师。为教师搭建信息化育人平台,在班级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子交互白板、计算机、幻灯机等,在指定教室内敷设在线教育系统,用以实时传输、记录、存储、应用教育资源,在充实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数据库同时,为教师反观育人进程,明晰自身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势与劣势提供依据;二是学生。为学生搭建信息化学习平台,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育人手段加持下,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设“理论”“实践”“拓展”等模块,打造多维度信息化学习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每个模块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分设(从难到易)“一级课程”“二级课程”“三级课程”,教师以该课程教学动态为出发点,定期更新相关网络化课程,学生可以在师生交互平台上提出问题,继而在信息技术加持下,打破教学时空局限,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2)优化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模式践行思路。在“顶层设计”理念指引下,依据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需求,设计该模式整体架构,从整合目标、方法、实践、评价、反馈着手,确保该教学模式富有发展性、科学性。在“校本化”理念指引下,依据本校教学实况,设置信息化课程整合流程,优化配置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创设校本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突出本校育人特色,确保相关教育内容处于动态填充状态,且与国际贸易市场、学生学习需求、本校信息化育人能力相契合。
(3)创新信息化课程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打造优质教学模式的基础,为此教师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持续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可以应用“在线教学”系统,邀请央视财经记者、金融分析学者、国际贸易研究人员等专家,与师生共同探讨相关知识,从各个角度解读理论知识,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固有缺失,使“专家学者”与教师可以携手创设“双师型”讲堂,继而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有效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使海运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需教师树立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意识,优化二者整合模式践行思路,创新信息化课程教学手段,继而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莎莎.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研究[J].财经界,2016(29):354.
[2]张蓓.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8):30.
[3]曾珍.信息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应用探究[J].环球市场,2018(19):253.
[4]熊美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6):132~133.
作者简介:王鹤翔(1985.06—),男,汉族,山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