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2018-05-14潘娜袁亮

丝路视野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协同育人心理健康教育

潘娜 袁亮

【摘要】本文通过应用“协同学”的相关理论,探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内容的互补、教育方式方法的借鉴、师资力量的相互支撑以及立体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协同育人的具体途径,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辩证关系

(一)共同的参考依据

上海市高校的艺术教师和心理教师在公共艺术教育创新和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的道路上一直在不断前进,如在公共艺术课程中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切入进行引导、在心理咨询中心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本研究正是在各位老师的启发下,建立在在上海市部分高校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的,调查对象涵盖理工农文多个专业,因此根据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现象以及针对这些现象提出的对策,对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性。

(二)共同的育人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外延己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积极向上也逐渐被纳入了健康的范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必须实现身体、思想、精神、心理的全面发展。对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的研究,正是希望探索出一条提高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以良好的艺术素养带动健康的心理发展,实现知情意信行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的途径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更新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行官,科学的教育理念不仅反映教育的本质,而且能引领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二者之间要更好的实现协同作用的预设效果,必定要先使科学教育理念得到重视并实现归位。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互补充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机补偿,是二者协同作用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公共艺术教育侧重艺术理论的灌输和艺术技能的学习,而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的健康与否。因此二者应当充分尊重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性,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补偿。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喜爱中国古典名著,找寻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情感纽带与文化纽带;了解以京剧戏曲、陶瓷、水墨画、书法等为象征的中国传统艺术;了解刺绣、中国结、剪纸等民间工艺,展示中国民间艺术的悠久、绮丽、多姿和深厚。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与方法相互借鉴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与途径上的彼此借鉴,是二者协同作用的有效保证。所谓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方式方法上的借鉴,就是吸取彼此在方式方法上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创新公共艺术教育子系统和心理健康教育子系统各自的方式方法,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目的。通过调查和测验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方法。

(四)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人员的协同

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发挥自己与大学生紧密接触的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可以组织大学生艺术节、文化节和艺术社团活动,组建艺术团、舞蹈团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参与。据笔者了解所知,上海高校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学习与培训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辅导员等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考取心理咨询师证。在本校辅导员、班主任等具有承担起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优势。

总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要求两个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中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等各要素紧密协同,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有序整体和系统,达到1+1>2的协同效应,实现提高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健康成长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EB/OL].2016-03-0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284/201001/80347.html.

作者简介:潘娜(1986.01—),女,汉族,湖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新闻学;袁亮(1983.12—),男,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协同育人心理健康教育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