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宋代玉器雕琢工艺的特征

2018-05-14叶培成

丝路视野 2018年19期

叶培成

【摘要】历朝历代都有着独特的玉器雕刻方法和特征,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玉雕技术也发展到了历史的一个新高度,研究宋代玉器的“宋刀”、“阴刻”、“镂空”、“巧色”等雕琢工艺特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生产技术以及人文环境,对于历史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宋代玉器;雕琢工艺;特征剖析

玉器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悠久的历史,高雅的品格,深厚的底蕴,精湛的工艺,为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玉不雕不成器,玉雕技术既为当今历史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证据,又让人们感受到玉器雕刻的华美和历史厚重以及社会的变迁。

从远古旧石器时代开始,华夏人就开始在温润的玉器上面雕刻各种景观、人物、动物和史实等艺术作品。宋代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到1279年赵昺亡国,共320年,其间又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北方与宋前后共存的辽、金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宋处在同一历史时期之中。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五代十国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升温,国家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空前的发展和雕琢工艺的提升。此时,民间玉雕行业也初具规模,玉器市场应运而生,卞梁、扬州、杭州都出现了专门经营玉器的店铺。宋代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玉雕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也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还有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历朝历代都有着独特的玉器雕刻方法特征,研究宋代玉器的雕刻特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对于历史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纵观宋代玉器雕琢的工艺,具有四大特征。

一、“宋工”形成,表现为“南细北糙”

玉器的雕琢首先表现在刀工上,宋代玉器在雕琢工艺中表现的刀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第一种是粗疏的刀法,这种刀法源自汉代的用刀发,带有一些“汉八刀”的味道。这种粗疏刀法的器件多见于殉葬的玉器,而佩饰玉与陈设玉很少见到这种刀法。第二种是细密的刀法,主要表现在宋代玉器中的佩饰器、陈设器上,雕琢工艺较之唐代更为精微细密,深浅浮雕、镂雕、锼线、钻、凿、掏膛等多种雕琢工艺技法,也有了更為娴熟的运用,这种高度综合型的加工工艺,在宋以前是十分罕见的。

在古代玉器的收藏中,经常将汉代的简率称为“汉八刀”,称清中期的繁缛细腻为“乾隆工”,而把宋代的这种细密雕工的玉件称为“宋工”。“宋工”雕琢的形成,它直接幵启了辽、金、元、明乃至清代细密风格的先河。

由于受民族文化的不断冲击和碰撞,宋代的玉器雕刻也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南方玉器雕刻比较细腻,而北方玉器雕刻大多粗犷豪放,在玉器表面常常留有雕刻过程中的钻痕和铊痕,并出现了险刀现象,对玉器划痕抛光方面做得稍差。当然北方玉器雕刻也比较苍劲有力,小件事物上多上下穿孔,孔洞多以方形为主。

二、纹样众多,使用“阴刻线刻法”

宋代玉器雕琢有许多装饰纹样,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有一些纹饰特征还影响到元、明以至清代。主要的纹饰有云纹,鱼纹,鸟纹,卷草纹,兽面纹,龙纹,螭纹等。特别是从唐代开始的花卉纹玉器,到了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就宋代玉器纹饰中的云纹而言,大致有三峡云、单歧云、灵芝云等,种类较多,极有特色,且使用阴刻发较广。一般来看嘴角大而靠后,上唇薄而长,唇上上桃成前卷,长发、飘拂状龙须与肩处似有一道阴刻粗线相隔,腿部上端似有火焰纹,龙身网格鲜或无磷,铊尾三趾足。鸟纹头部较简单,大头细颈,尤以鸳鸯最为突出,眼部表现有细长的丹凤限、小圆坑眼、阴刻三角形眼。

又例如,宋代玉器背面纹中有兽面玉佩,在四川广元来墓出土兽面五片中,兽面由阴刻线勾出国眼,横眉,眉内端上卷,勾云形鼻,勾云两端下卷;四川广汉文化馆收藏来代背面玉片,二片,其一为如意鼻,圆凸眼,眼上一有阴刻小环,张嘴,嘴中有僚牙,背面周边有密集的阴刻短线,其二,如意界水滴形眼,眼上有阴刻小圈小耳耳中部凹下如折合,背面额顶及面颊饰密集的短阴刻小线;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玉璧上的兽面:短脸,一云影界两端向下内勾水滴形眼,眼上有阴刻小圆圈,绳纹眉额顶有密集的阴刻短线。

与唐代相比,宋代玉器的阴线刻显得较粗疏,但要委婉流畅,这样用于服饰上,可以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类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阴刻线刻画。宋代花鸟形玉器与当时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多呈写实风格,图案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应俱全,使用的均是直阴刻线刻画法。

三、镂空精良,应用广技术高超

在宋代玉雕的表现手法中,镂空应用广且技术高超。宋代玉雕的手法有隐起、起突或隐起与镂空、起突与镂空混用等,前两种多用于片状玉器,如青玉云雁纹、青玉人物等题材中都有隐起类作品;金白玉寿带啄花佩、青玉寿带衔花佩均为镂空隐形玉雕;宋青玉镂空松下仙女、金青玉鹘攫天鹅佩至少有近、中、远三个层次,均为起突镂空形玉雕。宋白玉镂空竹芝蟠龙佩、青玉人物山子、金青玉镂空仙人钮往往为多分层次分明的圆雕,与佛寺壁上的悬塑手法类似。

在雕琢工艺上,宋代玉器的镂空、琢磨、抛光等达到了精工程度,加之写生题材的提炼,使玉器整体纹饰组合轮廓鲜明、温润厚重,细节方面,以花鸟类玉器为例,花瓣、枝叶翻卷形态质感栩栩如生,叶子锯齿状外廓分明,这是宋代玉器的独特之处。

不仅如此,宋代还开了深层立体镂雕制作之先河,为元明清三朝镂雕工艺提供了先例。宋代的玉器更注重实用性,其玉雕更倾向于对社会现实和世俗文化的刻画,浮雕、久雕、线刻、镂雕和宵钻等玉器雕刻技法更加成熟,仿古玉器也大量出现。特别是宋代的镂雕,还出现了单层、多层透雕的表现形式,多为片状,如图1。

四、形神兼备,巧雕巧色有情怀宋代经济发达,城市繁荣,海外贸易繁盛,带动了玉器的普及和发展,在玉器琢雕工艺上也有更大的提升。如果说隋唐玉器气韵生动、夸张形体,那么宋代的玉器则表现了既能突出对象的内心世界,而又能准确地掌握细节的表现,做到了起伏自然,转折合理,真实精炼。“形神兼备”是宋代玉器雕琢的重要人文特征。例如在宋代玉器中,圆雕人物、动物的特点概括性很强,刀法纯熟,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除了对前代古玉模仿制作、宋代也出现了不少新品种、新图案,也有着自己本时期的时代风尚和特殊新颖的艺术格调。尤其是在玉器的琢磨中特别注重了一个巧字。

能巧就玉材之色泽,而施以适宜之雕刻,这种工艺称巧雕,玉称巧色玉。巧色玉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也偶尔有见,宋代这种工艺则被广泛运用。

实际上巧就巧在它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意境,既注意了玉器的物质美,又接受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从而刻划出了众多的耐人寻味的优秀作品。““形神兼备”的玉雕工艺是宋代在当时成熟了的人物、山水、花卉等绘画影响下,工匠们以高超的写实能力和表现技巧,碾琢了场面宏伟或均齐对称,绘画与图案的结合,集绘画雕刻之长而产生了极具文人情怀的新型玉器,如图2。

宋代的玉器雕刻工艺是一门非常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和学问,也反应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程度,能够有效为宋代历史研究提供史实佐证。加强对宋代玉器雕刻特征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认知,对玉器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有效辨别玉器的真伪和年代,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眼光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枰凭.用神灵崇拜构建的清代玉文化——试论长沙市博物馆藏清代玉器特征[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02).

[2]金曦.汉代的社会文化体制对玉雕风格产生的影响——以“汉八刀”为例[J].大众文艺,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