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05-14关莉红

丝路视野 2018年30期
关键词:楚文化语文教育传统文化

【摘要】楚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等方面探讨楚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融合路径,为荆楚文化的传承提供一种崭新路径,也为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育;楚文化

一、楚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现实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

(一)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第一,中华传统文化涵养了数千年来国人的修养与价值观,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气节与风骨,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予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启蒙心智,使人获得思想上的教益;陶冶性情,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第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成为各国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文化的交锋和冲突成为国际冲突的重要方面,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软实力。

(二)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第一,语文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我国古代教育是以语文教育为基础,融经史哲学、自然社会学为一体的教育,传统文化也更多地融在语文教育之中,并以其为载体得以发展。当今,语文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载体性功能更为明显。《新课标》中明确: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二,传统文化是提升语文教育质量的保障。传统文化融语言、文学和文化为一体,所涵盖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这些逐步渗透给学生,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扩充知识面,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当今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功不可没。

(三)楚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第一,可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楚文化是楚人汲取中原文化精华发展而成的南方华夏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文化之一。约3000年前,楚在今湖北省地区逐渐兴起,发展成为一个纵横5000里、绵延800年的政权,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楚文化,其辐射力遍及大半个中国,如果楚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能够得到广泛渗透,不仅能极大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也能更好的体现语文实践性特点。第二,有利于改变单一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长期依赖于课本教学,而这种单调、枯燥的单一模式对于目前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意义不大,充分运用地方文化资源能改变这种单调模式,结合地方文化历史背景,让学生走近现实,贴近历史,更好地丰富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都会得到提高。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地方文化资源进课堂,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学生亲身体会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地方文化在语文课堂大放异彩,可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情感,对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楚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用价值探析

第一,汉字习得价值。识字写字是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借鉴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训诂学方法,楚文化早期的神话、凤图腾、祭祀礼仪都有早期汉字形成的痕迹,利于汉字的字形字义剖析,通过还原漢字的初始之意、演化过程,使学生明白汉字的来龙去脉和造字理据,从而利于识字书写。第二,文言文教学价值。《橘颂》《涉江》《屈原列传》《离骚》,这些文章都是,被公认为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选入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简洁深邃,融文辞和智慧于一体,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中的训诂学知识引入语文文言文教学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有效推进的功效。第三,语言提升价值。语言应用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又一基础性培养目标。《庄子》、屈原骚体诗,其中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对于提高当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有一定现实意义。第四,品德教育价值。中华传统文化以德为核心,形成了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楚文化的基本精神中的创业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三、楚文化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第一,语文课前小活动长期渗透。从第二学段开始,课前三分钟可以采取演讲,教师提前提出要求,演讲的内容要从自己的生活中找,或者从本地有关的成语、地方民俗中去找。第二,联系课文教学分散渗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有针对性地、巧妙地渗透地方文化知识。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办楚文化专题讲座、举办以弘扬楚文化为主题演讲比赛等等,让我们身边平凡的资源能有效地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第三,利用楚文化资源积极开辟课外语文教学渠道。比如走访历史古迹遗址等,重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但也要重视课外文化生活和课外语文教学。

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读书和治学的有效途径,走进传统文化和对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能力习得、文化素养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楚文化做语文教育的开发利用,可以给学生提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文化强国与语文教育[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

[2]高国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05).

作者简介:关莉红(1984.06—),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

猜你喜欢

楚文化语文教育传统文化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