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体系下提升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研究
2018-05-14施丽君
施丽君
【摘要】国家建立并完善了奖助学金政策体系,目的是资助学生完成学业,同时也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但实际上,资助育人的效果不是很好。本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刻剖析学生的诚信现状及问题,指出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
【关键词】资助;诚信意识;提升
一、引言
为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同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学金政策体系。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受助后,思想上还未能追求上进,特别是诚信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给出可行的建议。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为晋中市大学城高校本科生1000人,这1000名学生是随机抽取的。问卷发放时间为2018年3月20日到3月30日,发放地点为各高校校内。填写问卷前,调查人员会告知学生该调查的目的、如何填写调查问卷以及填写所需的时间。调查问卷本身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姓名,院系,性别,班级;第二部分中,1到8题与学生获得奖助学金中的诚信问题有关;9到14题与学生获得资助后的消费情况相关。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申请过程中,诚信意识淡薄
为了检测大学生在奖助学金的申请过程中是否有诚信缺失的行为,我们设计了一些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在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中,约17%的是有关部门直接盖章,而63%的是相关部门简单查阅后盖章,只有10%的是经相关部门调查、审核后出具。出具证明时不严格,这样很多学生有空子钻。此外,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奖助学金的行为,有29.1%的学生表示听说过。而面对这样的行为,大家的态度也不一样,29%的学生认为这没什么;50%的学生会私底下说说;13%的学生想以后也这样做;仅8%的学生表示会向学校反应。并且,60%的人准备通过造假获取国家助学金。因此,在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过程中,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2.奖助学金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调查显示,仅有25%的学生将获得的奖助学金用于必要的生活学习上。获得奖助学金后,有35%的学生会去高档餐厅,40%的学生会换手机、换电脑等。这都反映了奖助学金帮助学生学习、成长的初衷并没有实现。
三、建议
(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应包含学生基本信息、成绩、家庭经济情况、日常品行等,并且是动态的、开放的、量化的档案。此档案作为学生评奖、评优重要依据,并放入学生档案。通过建立诚信档案,约束学生行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
(二)加强监督管理
高校可以制定“资助款召回制度”,如受助学生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考试不及格、超前消费等,则可收回其奖助学金。同时,也可建立奖助学金申请违规操作惩戒制度。学校拨出一定经费,安排专人随机抽取每个学院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如有不符,取消其申请资格,并记录在诚信档案中。
(三)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
可以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学业,而不仅仅是依靠国家的资助。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和业务培训。同时,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并走出校门,与企业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增长阅历,提升能力。
做好诚信教育需要总体规划。首先,应制定全年诚信教育方案,确保教育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其次,教育活动要做到“进课堂”,通过一线教师影响学生;再次,充分利用班委、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来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四、结语
通过调查,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在奖助学金评定的过程中是否会不诚信。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立诚信档案,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教育三大建议,让国家的奖助学金起到真正的作用,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柴林林.高校新資助体系下的诚信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黄碧峰,刘水林,张健儿.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1):25~27.
[3]蓝木香.高校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12):15~17.
[4]李志强.浅析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实现机制[J].学术·理论,2012(08):34~36.
[5]王涛.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J].学理论,2014(03):87~88.
[6]吴安辉.大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发放中的畸态及其矫正[J].中国青年研究,2013(0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