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及整改对策探析

2018-05-14于泽李志刚

丝路视野 2018年7期

于泽 李志刚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建筑消防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成因与解决策略分析具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必须严格把好建筑消防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成因与解决策略分析,对施工质量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进而才能保证贯彻落实好建筑消防工程安全隐患施工管理。基于此,文章就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及整改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關键词】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整改对策

一、建筑消防工程隐患的成因

(一)消防设计存在隐患

现阶段我国设计行业门槛较低,导致一些设计单位或是设计人员自身的资质较差、专业水平较低,在进行消防设计时欠缺综合思维能力,如在报警阀设计时,设计单位将报警阀设计在吊顶内,导致无法及时观察报警信号,对现场实际操作和消防工程质量起到不良的影响。还有一些设计单位的消防责任意识较差,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就降低了防火设计标准,不按照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完成设计工作,对消防工程中违背了国家消防工程技术标准的行为视而不见。作为消防设计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过程中,但是常常会有一些设计人员欠缺防火设计知识,导致在消防设计环节,设计图纸脱离建筑消防工程防火设计规范。

(二)消防工程施工安装存在隐患

消防工程施工公司进行消防工程系统施工时,会涉及到选择施工设备和材料的工作环节,有的施工单位违反消防法规及有关消防技术规范,未按设计要求选材,甚至以次充好。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实际操作能力差,缺少综合应对能力,做不到对消防工程隐患的有效把控,降低整体消防工程质量。国家规定,从事相关消防工程的安装企业,必须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方可进行施工。但是为了自身经济利益,部分企业在没有消防工程施工相关资质的情况下,使用有资质企业的执照承接消防工程。由于技术水平难以保证,导致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损坏、火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漏水等情况时有发生。

(三)消防工程产品质量存在隐患

有些企业为了减低成本,就偷工减料,或是购置价格低廉的消防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数质量较差,难以满足消防工程质量的需求。一些企业的消防产品更新速度较快,对于老型号的产品早已不生产,还缺少售后服务,使得在早期消防产品出现故障时,使用单位寻找不到相关维修配件,导致整个消防工程瘫痪。

二、建筑消防工程隐患的解决策略

(一)遵循科学设计的原则

作为消防工程的设计人员,其设计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一,在对消火栓系统进行设计以及之后的安装时,既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对消火栓的安装位置进行确定。在此为了不影响整体的施工,安装过程要遵循图纸。第二,设计给水管网时,为了确保发生火灾的时候,压力不足的问题出现,就要确保其提前对压力进行试验,使之可以在灭火时,实现迅速。安装时,根据设计标准对给水管径大小进行确定,沟槽式管接头进行连接。第三,若是设计自动喷水系统,为了使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灭火作用,不容忽视的就是安全距离的确定,结合建筑物合理即可。

(二)加强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

在消防工程中,作为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相关的人员,不仅要认真做好审核检查整个消防工程的工作,而且在监管力度上也应该从整体出发,严格做好每一环节,在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上引起重视。切实做好监管工作就需要从三个阶段:前、中、后进行。消防工程在施工前期,需要做的是材料质量上的保障,就要做好严格督查其施工材料的质量只有合格才能使用,而且由于前期做好了相关的设计,在施工时就要严格执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人员的要求是要具有多年的从业经验才能胜任此工作,而且必须有专业的上岗证;消防工程的施工后期,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以免留下安全隐患,就要仔细对整个工程做好检查。使消防工程施工质量得以提升。

(三)加强消防产品质量的验收工作

第一,在验收时,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统一的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的机构。然后,在人员管理上应该提高积极性,可以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进行考核。第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应该明确责任,对此就要注意当把消防产品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动态地评估其检查范围,一定要加大力度。第三,对于消防设施,其后续的跟进服务也不能忽略。消防设施如果不定期进行维修以及更换,就会引起隐患问题。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与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发展,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建筑消防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成因与解决策略分析具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风贵,陈帆.加强建筑消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7(30):183~184.

[2]贺龙利.浅谈建筑消防工程隐患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消防界(电子版),2016(12):55.

[3]杨靖宇.建筑消防工程隐患成因及优化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30):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