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滨水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2018-05-14张志伟阙怡唐海艳刘波

丝路视野 2018年7期

张志伟 阙怡 唐海艳 刘波

【摘要】文章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滨水景观设计的课程中进行实践,创新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实践方案,使学生可以在实际教学设计项目中将园林景观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和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学以致用,体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緊密结合。

【关键词】滨水景观设计;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教学与实践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作为应用型大学,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按照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阶梯式”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创新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与实践方案。其体系结构为三层:基础层为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及观赏植物学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试验教学融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完成一个子项目的设计,主要在园林植物研究所完成永生花微景观创意制作;应用层是在掌握景观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与不同主题景观设计的课程设计无缝连接,完成一个主题景观项目的设计,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及滨水景观设计等;创新层为学生综合知识应用,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或者园林设计大赛。通过三层阶梯式的训练,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学生经过这三个阶段项目的实施,综合创新和实践能力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本论文主要阐述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第二阶段应用层中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中湖为例。

一、项目概况

本次设计用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大学校园内,距离永川区政府10公里,距离新城区8.5公里(18分钟车程)。项目用地以本校中湖景观为基地,位于第二行政教学楼与实验楼之间。其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774m2,线长约284m,湖域面积4550m2。周边为学生教师上课使用的教学楼。

校方改造前:湖周围植物较多且种植杂乱缺乏美观;驳岸处理非常不好,大片土地裸露;人行道与湖区驳岸高差较大,且没有护栏,缺乏安全;湖边小品设施陈旧,没有铺装,基本没有学生停留休憩;连接实验楼和第二教学楼之间的道路没有建设,是学生自发性走出来的“捷径”,雨天泥泞,缺乏安全。校方改造后:湖的外围有了安全护栏;原本泥泞的捷径铺上了铺装和照明设备;有了供学生休憩学习的亲水平台。

二、概念规划

(一)概念生成

因学校中湖原始地形中存在高差,又新加入湿地的概念,所以在本次中湖设计中演变出运动场、亲水阶梯和平缓湿地三种处理坡度高差的方式。

(二)方案呈现

1.方案总平图(如图1所示)。2.方案分析图(如图2所示)。3.方案效果图(如图3,4所示)。

三、结语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本阶段采用了学校中湖景观主题作为研究项目。将课题以项目的形式分配给一组学生,1~2人。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给学生讲述景观设计原理,学生根据其任务书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汇报,在课堂上每组讲述自己的设计方案,遇到的难点,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改革了课程设计、实习类综合实践环节的考核,使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更加注重过程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平.生态园林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1(11).

[2]王义兵.浅谈园林景观设计艺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2).

[3]田志萍.生态可持续发展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生产,2016,2(09).

作者简介:张志伟(1988.02—),男,山西忻州人,硕士,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阙怡(1987.05—),女,重庆綦江人,硕士,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及应用;唐海艳(1980.0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理论及景观规划设计;刘波(1979.09—),男,重庆江津人,监理工程师(中级),本科,研究方向:建设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