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5-14赵然王艳廷
赵然 王艳廷
【摘要】在“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工作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要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及时排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第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更为及时和快速的信息获取渠道。而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对网络的使用频率更高。虽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同时受到国外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冲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这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大学生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隐性心理疾病。进入大学校门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将远离自己的家庭,进入全新的陌生环境,而此时,由于生活、性格等问题,许多大学生出现孤僻、叛逆、 自我、离群索居等状态,这不但给大学生的正常交往造成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恋爰、学习带来了严重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
(一)人际交往障碍
在全新的大学环境中,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面对的。 许多大学生由于自卑等心理问题,往往表现得很不合群,人际交往存在较多困难,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自身心理压抑、难过。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极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农村大学生的生活条件相比于城市大学生的生活条件较差,有数据表明农村大学生更难融入群体。
(二)恋爰观问题
大学生恋爰已然成为高校非常普遍的现象,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在大学阶段谈恋爰,寻找和收获自己的爰情。但是,恋爰需要客观、冷静地对待,由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容易因为分手等问题做出过激行为,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一定伤害。目前,大学生恶性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而许多都是由于恋爰矛盾和分手所致。
(三)毕业择业问题
大学生除了面对学习和生活,还要面临学业结束之后的择业问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恐惧择业,并选择考研来进行逃避,而更多大学生则是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被动地进行择业。毕竟,大学生活是相对安逸和闲适的,大学阶段结束后进入社会,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所向。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漫长的择业过程,大学生极易产生无助、失落等情绪,而这也会诱发一系列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正确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适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利用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更为快速地排除大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使大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更好地进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将心理咨询放在重要位置。高校辅导员可以和班主任进行合作,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快速的治疗,争取早日帮助学生解除心理上的困扰。高校辅导员也应该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活动的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使大学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并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二)构建四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
高校应提高对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视,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得到有效推广。为全面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系统性,应设立“学校—学院(系)—班级— 宿舍”四级朋辈心理辅导模式,高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学院(系)成立辅导员心理咨询室,设立班级心理信息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委员。培训学生骨干,普及心理咨询技巧和知识来加强对高校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与宣传。四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四级组织目标相同,工作侧重点不同、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学校侧重于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统筹管理和开展,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培训、指导和监督,在进行朋辈心理咨询的同时对各级朋辈心理咨询辅导进行监督;二 级学院(系)主要对本学院(系)的朋辈心理辅导进行管理和指导,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工作实效进行相关评价,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危机的干预、介入与转介;班级、宿舍是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前沿阵地、心理活动开展的具体场所,主要负责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对问题学生进行朋辈互助及上报工作等。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
除了依赖于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程也是非常关键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对各学科大学生制定较为详细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常识,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问题排除方法,提升大学生的个人调节能力。当然,心理辅导课程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认知,使大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培养提高大学生优良的性格和品质,以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增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为个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然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高校辅导员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适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高校、社会和家庭之间应该积极进行协调和配合,积极帮助大学生制定心理成长计划,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并予以干预和处理,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提升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吉.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析与对策[J].新世纪论丛,2006(03):83~84.
[2]刘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4(1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