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2018-05-14张晓娜袁蕾赵丙全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3期
关键词:血站质量管理应用

张晓娜 袁蕾 赵丙全

[摘要] 目的 分析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站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录的100份资料进行调查,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比两组管理工作应用效果。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予以差错管理。结果 观察組的管理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差错管理应用到血站质量管理中,能提升实际的管理水平,也能避免差错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差错管理;血站;质量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c)-0157-02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的用血需求量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血站的各职能部门科室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在血站的管理中应用差错管理,能避免其差错的发生,也能获取良好的管理效果,保证工作意义的积极发挥和实现。在该文中,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录的100份资料作为探究对象,给出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站收录100份资料进行调查,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份。经过SPSS17.0版本软件分析,在两组对象各个资料研究中,相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血站中采取常规质量管理工作;观察组:予以差错管理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1)对差错信息进行收集。为了能全面、快速发现其中的差错,需要找到具体的差错原因,确保这些信息的全面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给予的技术操作和管理工作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所以,需要在这些环节内严格控制。①献血工作中,未对献血者准确判断,无法对献血者的有效健康水平、资料等信息给予评价,可以献血的结论不客观甚至不正确。②在血液成分制备工作中,温度、湿度、离心机转速等不达标,容易导致血液成分制品质量不合格。③在血液保存和运输工作中,未按照操作规程所要求的温度等条件严格执行,也容易引起不合格血液。④在检测中,选择的检测标本不具有合理性,尤其是血样的血型、记录和抗体、要求等都不符合要求,发送的报告也是错误的。⑤在管理、保养、维护等工作中也不合理,在引起多个差错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情况。所以,在这些情况下,结合血站中的差错,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全面分析,避免差错的发生[1]。

(2)管理人员的合理应用。在血站工作中,如果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发生错误,需要找出原因,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合理化。首先,在血站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为其制定有效的岗位制度,促使工作人员职责的划分,避免人员之间的责任推卸。然后,引导工作人员认识到工作战略、组织文化的必要性,在工作中增强自身积极性,保证在积极管理工作中能提升质量。最后,在血站内部管理中,要主动学习先进知识,鼓励工作人员对其中的差错进行查找,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法,加强组织培训,提升人员的能力和素质[2]。

(3)设计流程的科学设计。由于血站的各个工作较为复杂,周边环境变化多变,为动态化,所以,要引进合理的设计工作流程。基于当前制定的质量管理规范,需给予血站血液隔离和程序建立,也会得出具体的血液检测报告。这种差错管理方式更灵活,在日常工作要给予工作的充分整理,特别是其中血液记录工作、交接工作等,都要按照合理流程来完成[3]。

(4)给予过程全面管理。对血站的所有工作全面管理。由于血站工作存在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血站服务工作、管理工作,加强质量与技术方面的重视,保证在服务工作中采血与供血质量的提升,才能促使多方面满意度的提升。将差错管理工作引进到全面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对其中的环境、技术等因素分析,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人员的业务水平,促使多个渠道的形成。不仅如此,也要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奖罚措施,将差错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和奖励、薪资等联系起来,工作人员每天对差错报告定期查看,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保证管理工作的稳定执行[4]。

1.3 统计方法

在该次研究的100份资料管理分析中,采用了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资料管理效率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资料管理情况的分析,观察组的管理效率为80%,对照组管理效率为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差错的概念与当前的执行规范、应用标准、生产管理规范偏离,很可能给血液制品的纯度、安全性带来很大影响,更为严重的还会与当前的法律法规背离。操作差错的发生,表现为多个方面:①基于工作目标发生的行为。②和具体的操作规范、质量管理流程偏离,容易给血液制品的质量带来影响,也妨碍目标的实现。③可避性的存在。所以,一些故意违背以及有意发生的错误形式,都将认为差错[5]。

血站在处理差错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善,分别为防范和管理工作。对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全面分析,将其作为管理工作中经验积累的依据。在对差错防范过程中,要将工作中的差错降到最低,还需要为血站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等,保证差错防范系统的完善化。在全程管理、标准操作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人员培训中还存有一定局限。所以,在差错管理中,要重点对其发生的原因详细分析,给予多方面的沟通和探讨,促使人员差错处理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在前期对差错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当发现存在差错的时候,需要给出有效措施,消除以及降低其中的差错后果,也能达到非差错的积极防范[6]。

对产生的差错原因全面检查,管理工作人员在其中需要掌握有关的差错信息,特别是在技术操作、管理体系中都有可能带来差错。比如:采血、供血、成分制备、检验、工艺与设备保养等方面,都需要执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执行中,所有组织和人员都要敢于参与,将质量作为中心,促使其管理方式更完善。提升采供血服务工作质量,让街头献血者、献血团体、医疗单位等都能在血站积极提供的服务中获取更高的满意度。所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按照规范依据和单位的结合情况进行分析,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完善。血站工作中,为了避免差错的发生,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充分落实,确保差错效率的降低,提升总体的管理水平。不仅如此,工作中的人员也要加强对问题的关注,转变自身观念,为其提供更多支持。在具体管理期间,还需要对血站中的人文环境、目标等营造统一的管理环境,构建和体系建设一致的平台,促使质量体系的完善性,以达到血液质量的严格控制。将这些因素作为基础条件,加强差错管理,能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7]。

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到,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中,发现观察组的血样报废几率较对照组少,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说,在血站中加强差错管理,能更好地维护其质量,也能在总体上获取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工作中常常会引起一些差错,尤其是血站作为唯一能提供血液制品的单位,关系着献血者、受血者的安全。当发生差错的时候,将会带来多个问题。所以,将差错作为引导,加强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给出完善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血站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维护整体的安全性十分必要。因此,要加强血站质量管理工作的关注,将其中的各个环节有效渗透,保证多个环节的有效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降低差错的发生几率,也能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下,提升总体的差错管理水平,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静.如何做好血站低年资护士的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2):83-84.

[2] 黄凌峰.差错管理在献血者个人信息和血袋信息录入过程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5(18):49-51.

[3] 林俊填,温丽玲,卢瑾.血站预防感染的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2):3351-3352.

[4] 雷登平.QQ群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2):92-94.

[5] 纪晟,梁文飚,纪云鹏.实行异地用血政策后血站财务管理的构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2):95-97.

[6] 沈超龙,钟志红.血站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卷宗,2017(33):8.

[7] 李红云,李云飞,刘香云,等.如何做好血站质量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2):79-80.

(收稿日期:2018-09-25)

猜你喜欢

血站质量管理应用
细节管理在血站质量控制科的应用效果
关于血站文化建设的思考
当前血站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