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活动中让学习力自然生长
2018-05-14张云兰
张云兰
学习力是一个“综合体”,包含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等,促进学生学习力生长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面向未来,并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成长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也是教学的本质追求。“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
当下课堂中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活动,然而,有些课堂上的数学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活动而活动”,数学本质没有得到真正展现,学生内在学习的情感与思维没有被真正激活,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意识不强、缺乏深入的数学思考、数学学习的效率较低。长此以往,学生难免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一、创设有趣、愉悦的数学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数学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主动探索的数学活动情境。比如,教学中,教师以《曹冲称象》的动画故事引入,通过追问:“为什么说曹冲聪明?他为什么在船舷上刻记号?希望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班也能涌现出更多的爱动脑筋的小曹冲!”实现了向学生渗透关于转化的观念,为探究新知做了铺垫。
二、经历有效活动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只有亲历过程,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1.提出明确的活动主题与要求
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数学活动的主题与活动要求极为重要。教师在活动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谈话,要让学生明确:本次进行数学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将怎样去操作、探索、反思?我们最终活动的目标和结果是什么?学生只有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在自主探究环节,教师通过四次比赛的有趣形式,层层递进,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教学片段:
教师:聪聪和明明在方格纸上一共进行了四次“画图形、比面积”的比赛,让我们一起来当小裁判,看看是谁赢了。
第一次:两个图形一样大,你是怎么比的?(长、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
第二次:两个图形哪个大?你是怎么想的?(大小接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三次:你能一眼看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不规则图形如果一眼看不出来,你打算怎么比?
学生思考、交流不同的方法。
2.强调操作和积极思维
思维始于动作,动作促进思维。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更多积极的思维提供支撐。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思考,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动手探究的环节。
教学片段:
学生拿出两个不规则图形:可以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
学生投影展示不同的想法。
师:这里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生:转化。
师:如果不转化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数格子(整格的、不满整格的)。
师:这种办法和转化比,你有什么想说的?
3.创设充分表达交流的机会
教师努力把课堂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反思、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少说,更多地鼓励学生从不会说到逐步完整地表达、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学生探究活动之后,想展示的欲望非常强烈,特别是那些付出艰苦努力和创新学习的学生,都有一种想“秀”的冲动,这是由儿童好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心理需求,多次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做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1.积极调控
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守数学活动规则,让学生了解活动要求,关注学生活动时的表现,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并且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2.不断鼓励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保证学习过程有张有弛,持续进行。
3.及时点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可能遇到或正在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方法障碍要及时做出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让学生敢于思考,善于发现,勤于修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规律;数学教学要体现层次性,突出数学内部的逻辑结构;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数学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