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8-05-14覃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儿科应用

覃慧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持续质量改进组(持续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持续组的护理管理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合格率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持续组患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专项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合格率都显著高于常规组,且持续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7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各项护理合格率与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儿科;优质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b)-0099-02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较小、病情复杂、好动、配合意识低等特征,所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要求也更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就医需要,加强护理策略的改进与护理质量的提升变得十分必要[1]。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提升护理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文展开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持续质量改进组(持续组),每组60例。常规组,男患儿36例,女患儿24例;年龄3~12岁,平均(6.37±1.25)岁;疾病类型分为,消化系统类26例,呼吸系统类23例,其他类11例。持续组,男患儿35例,女患儿25例;年龄2~12岁,平均(6.40±1.31)岁;疾病类型分为,消化系统类25例,呼吸系统类21例,其他类1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该次接收的常规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持续组的护理管理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其具体分为:①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提供家庭形式的病房服务来保证治疗环境的温馨与舒适,护理人员通过积极与患儿交流来促进护患友谊,并在患儿家属的陪伴下降低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②提高患儿的医护依从性,提升护理效率。当前,医院收治的患儿数量不断增多,而患儿的医护依从性却不能提高,导致部分护理内容被延误与治疗时间也延长,护理工作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效率也受到影响。因此,医院结合儿科患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制定科学的护理时间表,并在患儿入院后进行宣传,向患儿及家属详细介绍各项护理的具体实践,要求家属合理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如果无法配合医院的治疗与护理,告知家属应提前向护士站说明情况,便于护理人员调整护理与治疗时间,充分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2]。③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护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采取分层次安排护理工作的方式,使得护理人员具备的优秀护理技巧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应加强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与学习,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并指定具有资质的护师指导他们学习,对新加入工作岗位的人员还应该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与专业素质考核。儿科主观护师应做好岗位协调工作,将自己的岗位职责发挥到最大。定期开展护理工作的总结,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反馈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这些问题的改善;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人员外出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与技巧,以促进儿科护理质量不断提升。④科学分配护理工作、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优质的护理工作必须做到细致入微,但是长时间或大量的工作任务使得护理人员产生疲劳,从而降低护理过程中的细致性,增加护理风险。所以,应科学分配护理工作与任务,为护理人员提供相关的补贴与保障,若医院护理人员不够,应及时向社会招聘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缓解护理工作的压力。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中的护理质量评价采取卫计委发布的最新评价标准,主要的评价指标有基础护理合格率、专项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合格率3个。采取医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以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指标进行总结分析,总满意率=(很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00%[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的评价比较

持续组患儿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专项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合格率都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评价

持续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医院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护理风险因素较多,护理服务的难度增大。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必须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保证护理工作有效开展[4]。当前,儿科的护理服务多数为常规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仅根据医生的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已经很难满足患儿对临床上的护理需求。

持续质量改进是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重视全面的质量管理,对各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也十分重视,通过不断研究和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消除这类问题带来的质量影响,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持续改进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发现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采取消除问题的措施、评价改进后的护理效果等方式来不断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因素,提高护理质量[5]。针对儿科患者越来越多,社会及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传统护理模式中经常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优质护理应运而生,且在医院儿科中的实践应用已取得了较高的成效。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各种差错的发生,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各项护理合格率与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3):25-27.

[2]  刘玉婷.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23):174-176.

[3]  王远香,黄志红,刘润梅.PDCA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4上旬刊):183-185.

[4]  周桂芹.持续质量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265-266.

[5]  王春霞.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39-141.

(收稿日期:2018-05-16)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儿科应用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