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初探
2018-05-14任静黄饶燕
任静 黄饶燕
[摘要]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不易治愈的感染病,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该文重点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现狀与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现状;预防控制;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b)-0150-02
[Abstract]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a common and difficult to cure infection caused by enterovirus.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are the main caus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specially children under 3 years ol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irst occurred in the 1950s. So far, no ideal cur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here is no preventable vaccine. How to prevent and control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a common consideration for all medical worke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evalence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Prevalence stat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 measures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手足口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提高,流行毒株也在不断变迁,广大医学工作者不断加强对手足口病病学特征、治愈疫苗、防控等领域的研究,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对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的几点思考。
1 手足口病流行现状
1.1 全球范围内基本概况
1957年在新西兰发现第一例手足口病;1958年加拿大一患者粪便和咽拭子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1959年英国、美国加利福尼亚手足口病开始流行,且被正式命名为手足口病(HFMD);1972年美国首次发现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自此之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并形成以EV71感染为主导的趋势。1969—1999年这30年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发生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流行,如,1999年澳大利亚佩斯发生EV71感染大流行,高达6 000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29例;2000年新加坡发生大规模的EV71流行,感染病例3 790例,死亡3例;2005年越南胡志明市发生手足口病流行,发病764例,EV71感染173例,死亡3例等等,手足口病至今仍在大规模的流行[1]。
1.2 中国基本概况
中国最早一例手足口病发生在1981年的上海市。后来,北京、天津、福建、吉林、青海、广东等省市相继爆发该流行病。1983年10—12月,北京市一幼儿园首次出现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发病62例,发病率为32.1%。同年天津也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短短5个月内发病7 000多例,随着医疗人员的努力,1984、1985这两年得到低水平散发,1986年再次暴发。
1998年台湾开始了EV71感染手足口病流行,短短一年的时间,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达129 106例,其中,重症病例405例、死亡78例。
同年,深圳从手足口病患儿标本中分离出2株EV71毒株、2002年从71份病例的标本中检出21份EV71阳性、2003年从124份病例中验出5份阳性、2004年从59份病例标本检出33份EV71阳性。
山东省从2000年开始爆发手足口病流行,高达2 026例,发病率为0.35%,死亡4例;2003年泰安市发生一起以ECHO19病毒为主的,伴有伴有EV71(9.68%)、ECHO30(6.5%)、其他肠道病毒(20.97%)的手足口病[2]。
安徽省最先暴发手足口病流行的是2008年的阜阳市,共6 882例、168例重症病例、死亡23例,发病率为0.082%。
2008年,广西靖西县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发病75例,3岁以下儿童64例,占比85%,重症病例7例、无死亡病例。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5~7月。
2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具体对策
2.1 管理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大部分感染该病病毒的人体,多是阴性感染,只有极少数是显性感染,但是,隐性感染者很难被发现或鉴别,因此,大大提高了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难度系数。一般情况下,发病的前5 d左右,能从感染者的咽部、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发病后的7 d内传染性最强。就目前来看,手足口病流行起的隐形感染者数量比显性患者高出几百倍不止,由此可见,流行期与流行间歇期内,健康携病毒者、轻型散发病例等是主要传染源,因此,医疗工作者应及时发现。趁早隔离患者与健康携病毒者,积极、严格地开展感染者家庭、托儿所的周边、室内消毒工作,管理好、控制好传染源,从而为后期的治疗工作打好基础[3]。
2.2 控制传播渠道
就目前来看,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呼吸道(如,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腸、接触被污染物表面(如,玩具、桌椅等)传播。众所周知,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广的流行病,因此,一旦有人发病,会在短时间在学校、幼儿园、小区等人流量十分密集的场所大范围传播,最终导致防控治疗工作无法开展。相关部门应在学校、幼儿园、社区、集体单位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加强对手足口病危害、防治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手足口病的危害,从而加强防范、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控制传播渠道,从而提高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有效性[4]。
2.3 重点保护易染病人群
不管什么年龄段的人群,普遍易感染肠道病毒,但是,目前来看,5岁及以下年龄段是感染手足口病的主要年龄段,尤其是3岁及以下儿童是主要发病年龄层,调查研究显示,85%~95%的手足口病病例是4岁以内的儿童。人体感染相关病毒后,显性患者、隐性感染者都能得到相对持久的同血清型病毒的免疫力,但是,不同血清型间通常没有交叉免疫作用[5]。实践证明,手足口病两三年内会流行暴发一次,这主要是因为非流行期出生的婴儿患病率不断提高,一旦易感染者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会暴发流行。相关的学术调查研究表明,新生儿母体抗体基本上只能持续1个月左右,2岁及以下儿童EV71抗体水平很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上升,5~6岁时上升到50%左右。
但是,就我国医疗情况来看,现阶段,仍然没有研发出能抗EV71病毒的药物,现有的抗病毒治疗研究多针对体外、动物开展实验研究,尚未研究出能用于人的疫苗。由此可见,目前,群众能做的就是加强对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的教育与宣传,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意识;切断婴幼儿感染的渠道与机会、不断提高儿童免疫力;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建立科学完善的手足口病流行的监测系统,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引起、机体感染后无交叉免疫功能,且传播渠道广,且目前医疗界尚未研究出针对手足口病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控制方法,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对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深入研究世界范围内手足口病的病原图谱、抗原变异趋势;加强研究血清流行病学,充分掌握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水平的变化;加强对特异性疫苗的研发等等,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占华剑,柯昌文.全球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华南预防医学,2011,12(5):278-279.
[2] 朱启镕,曾玫.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及挑战[J].微生物与感染,2012,7(2):315-316.
[3] 吕云磊,朱凤才,杨小平.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6):449-450.
[4] Orlandi RR,Kenndy DW.Revision endosco pic frontal sinus surgery[J].Otolary ngol.Clin North Am,2011,34(1):77-90.
[5] Koreas GB,editor.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result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13, 10(12):73.
(收稿日期: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