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离不开安全护航
2018-05-14南辰
南辰
盘点2017年交通管理方面的重大举措,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是亮点之一。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北京等107个城市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全国已登记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4万辆。而根据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
笔者认为,推广新能源汽车号牌是避免汽车产业发展与汽车社会管理陷入“两张皮”尴尬的妙招。随着新能源汽车国家和地方补贴逐步退坡,免除地方尾号限行和重污染天气单双号限行,享受停车费、过路费等地方优惠将成为替代购车补贴的重要“隐性补贴”。启用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号牌,便于各地公安机关抓住号牌这个牛鼻子,更方便地打通与交通、工信、发改、住建、保监等部门和单位的协作配合,使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在汽车社会管理层面也顺畅落地。
更重要的是,交通强国建设离不开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冲刺,新能源汽车正是冲刺的“撞线点”。未来,随着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新技术陆续投入使用,交通安全管理尤其是车辆号牌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与科技俱进、与群众需求俱进。2017年6月启动的机动车号牌管理改革,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改革大趋势。
建设交通强国,必然绕不开安全这个重要指标,绕不开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伤亡人数这个考核硬杠杠。在公路运输领域,我国拥有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等傲人指标,但交通事故死亡率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比仍有很大差距。值得欣慰的是,通过近几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的推动,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都在逐步提升。2017年底开展的一系列“122”主题活动,充分顺应移动时代的传播特点,有效针对中国汽车社会在守法、文明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点,值得肯定。
值得回顾的还有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保监会联合部署在全国14个省市,开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试点工作。部门协作、数据共享、流程简化、阳光透明,长期困扰汽车社会的理赔争议等难题,借助一体化处理平台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有效化解。从这一重大改革不难看出,建设交通强国,不光要有顶尖的装备制造能力、路橋架设能力等,还要有降低交通事故隐性社会损失的管理协调能力,这种软实力的提升,需要依赖打破部门障碍、改革顶层设计和大胆试点探索。
2017年年初,中国工程院重大项目《交通强国战略研究》正式启动。笔者认为,在交通强国战略中,交通安全管理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分课题。相关各方应对中国汽车社会长期运行当中发现的顽疾予以梳理,对路面设计施工与道路安全管理存在的衔接死角认真排查,对长期存在的九龙治水等管理死角认真排查,要真正建立起与交通强国战略相适应的道路安全管理中长期对策,跨部门、跨界前瞻性谋划,让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交通强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