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的树与女孩
2018-05-14陶怡然
陶怡然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我想这便是《布鲁克林有棵树》想传递给我们的思想了。
这本流传了60年的书在美国影响深远,曾多次入选美国中学课本,与《小王子》齐名。它受到的赞誉如此之高,以至于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曾有过各种各样的猜想。它收获如此多的赞美,是因为它有华丽的辞藻,还是有奇妙的构想,或是高深的哲理?读完这本书后,我推翻了自己先前所有的猜想。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了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和命运,以及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纽约的布鲁克林,有一种天堂树,不管它的种子落到什么地方,都会长出一棵树来,而且它是唯一能在水泥地里长出来的树。小女孩弗兰西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祖辈是典型的新大陆移民,连着几代人都得在白手起家的美国梦中浮沉、挣扎。母亲偏爱弟弟,父亲英年早逝,她在本該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被迫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滋味。她也曾苦闷、忧愁,但她始终保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一切。弗兰西就像那棵长在水泥地里的树,坚忍不拔,奋力成长。
这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两个片段,其一就是弗兰西的星期六生活。我们星期六会干什么?也许是学习,也许是玩乐。可弗兰西由于生活拮据,每周六都要和弟弟尼雷一起将收集起来的破烂拿到垃圾站卖掉来换取零花钱。布鲁克林大多数移民的孩子都是贫穷的,他们都像弗兰西一样收集破烂卖钱,这构成了布鲁克林周六特有的景象。贫穷的现实没有让弗兰西妥协,相反,贫穷酝酿了生活和幸福的窍门。这为弗兰西未来走出布鲁克林后的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二是弗兰西在图书馆的阅读时光。她按照字母顺序,一天读一本书,连枯燥乏味的书也不放过。她是这样热爱书本,热爱图书馆中旧书本和油墨混合的气味。阅读对她来说是“犒赏”自己的奖励。这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阅读本不该是敷衍式的表面功夫,应当是一种幸福的享受,在阅读过程中还应当通过与作者灵魂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美国社会文化批评家阿尔弗雷德·卡津曾评论:“在无数人心中,‘布鲁克林这个词本身和难忘的早期家庭体验联系在一起,渐渐成为一种化身,象征着人们早年生活的贫困,象征着邻里生活,象征着青春本身。同样,它也象征着渴望、追求,以及对外面世界精彩的梦想。”
弗兰西的快乐在父亲的歌声里,在一本本借来的好书里,在一颗颗用废品换来的糖果里……她没有嫌贫嫉富,没有怨天尤人。她同布鲁克林的树一样,在贫穷和纷闹中兀自挺拔,从缝隙中寻找生机,在自由的空气里抓牢尊严。
布鲁克林的树与女孩教会我一个道理:明白该把快乐建立在哪里,这才是获得幸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