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服务山西经济转型升级

2018-05-14韩永强王翠英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山西职业教育

韩永强 王翠英

〔摘要〕 基于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应促进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应根据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调控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水平,根据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优化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结构,根据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提升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层次,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作用。

〔关键词〕 山西;经济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6-0073-03

当前,山西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正逐步加快。在这一背景下,使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是山西职业教育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要求。

一、山西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

自2010年12月山西被设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全省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首先,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向好。近年来,通过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逐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 973.5亿元,在总量上较2008年翻了一番。从经济增长速度看,2016-2017年全省经济增速分别达到4.5%和7%,自2012年以来经济震荡下行的趋势得以扭转,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活力正在逐步显现。

其次,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看,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化规律看,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产业结构重心随产业升级呈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渐次转移的态势。2017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9%、40.5%和51.6%,同期山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2%、41.3%和53.5%,一定程度上表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纵向发展视角看,全省第二、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再次,从山西产业發展的基本态势看,传统“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正在改变。一方面,非煤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2017年达到76.2%,表明非煤产业正在成为推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断加快,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型发展中的位置更加突出。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

二、山西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现状

首先,山西职业院校为各产业领域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较好地满足了全省产业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0-2017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分别达到153.3万人和76.6万人,年均输送毕业生分别约为19.2万人和9.6万人。从职业院校人才输出趋势看,全省高职院校人才供给数量保持基本稳定;中职学校人才供给数量呈下降趋势,2017年较2010年下降了约40%;受近年来制造产业等领域对技术工人需求增长的影响,技工学校人才输出数量呈增长态势。在职业教育的助力下,2017年底,山西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了286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了8.7%。

其次,山西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调整,基本上形成了与产业结构相一致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一方面,从技术技能人才总体供给结构看,全省各级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几乎涵盖了经济产业领域的所有一线岗位群。另一方面,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与当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布局总体一致。2010-2016年,山西省三次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中,第一产业占比基本稳定,平均为6%;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56.6%减少到2016年的38.3%;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加,由2010年的37.3%增长到2016年的55.7%。与此同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涉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占比平均分别为9.3%、24.5%和66.2%。从中职毕业生数量增长趋势看,第二产业所涉专业人才输出规模呈下降趋势,2016年较2010年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涉专业人才输出规模则持续增长,2016年较2010年增长约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高职人才输出规模基本保持稳定。2010-2014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涉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占比平均分别为4.0%、43.2%和52.8%。从全省高职专业布点比重来看,2016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涉高职专业布点比重平均分别为3.2%、44.2%和52.6%。总体来看,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结构变化趋势与全省产业结构演化方向基本一致。

再次,在人才供给层次上,更加重视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2017年,山西高技能人才总量为65.8万人,占技能人才队伍的比重达到23%。要达到2020年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比28%的建设目标,目前高技能人才缺口仍有约40万人。面对产业领域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强劲需求,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中职人才培养比重逐渐减少,肩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围绕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山西将加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力度,重点建设6到8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大力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层次和水平。

三、山西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首先,从山西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规模间的协调性看,两者在发展趋势上呈反向关系。数据显示,2010-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呈增长趋势,2017年较2010年增长了1.63倍。然而,受中职毕业生数量减少的影响,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总量呈下降趋势,2017年较2010年减少约10万人。同时,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规模增长缓慢。从当前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层次看,高职及应用本科层次的毕业生增长缓慢。相比之下,同期普通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毕业生数量则持续增加。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全省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在规模、层次结构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求,只有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与水平,加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支撑山西经济发展的作用。

其次,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看,两者存在不相匹配的现象。就职业教育人才供给速度而言,2011-2017年职业教育毕业生数量呈负增长趋势,平均负增长率为4.74%。受经济良好发展形势的影响,产业领域从业人员数量则呈持续增长态势,2010-2017年从业人员增长速度平均为2.33%。从理论上讲,只有使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领域劳动力需求之间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进一步考察全省产业人员就业弹性系数与职教毕业生同比指数可以发现,2010-2017年全省产业人员就业弹性系数值依次为0.136、0.143、0.362、0.679、1.291、1.435、1.210和0.175,同期全省职教毕业生同比指数值依次为0.213、-0.053、-0.087、-0.040、-0.003、-0.026、-0.029和-0.093。比较两组数据不难发现,自2011年以来,全省职教毕业生同比指数持续低于产业人员就业弹性系数,表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能力弱于产业领域对从业人员的吸纳能力。换言之,虽然全省产业领域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但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却在短期内出现停滞或减少的现象。

再次,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间的协调性看,各产业所涉职教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问题。两者关系主要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来加以衡量,即结构偏离度=GDP产业比重/产业所涉专业毕业生比重-1。结构偏离度数值越接近0,则表明越均衡;结构偏离度数值为正值,表明该产业所涉毕业生供给小于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偏离度数值为负值,表明该产业所涉毕业生供给大于产业人才需求。

全省职教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指标显示,2010-2016年,第一产业所涉中职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值依次为0.154、-0.278、-0.448、-0.366、-0.426、-0.187和-0.556。这表明,自2011年以来,涉农类中职毕业生供给超过产业领域人才需求,且结构偏离度指标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指标绝对值由2010年的0.154增大到2016年的0.556,表明该类中职人才培养面临饱和状态。2010-2014年,第一产业所涉高职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值依次为0.415、0.701、0.443、0.799和0.209,表明涉農类高职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增加该类人才供给势在必行。

从第二产业所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状况看,面向第二产业的职教人才培养滞后于第二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2010-2016年,第二产业所涉中职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值依次为0.838、1.071、1.647、0.782、1.134、0.947和1.128;2010-2014年,第二产业所涉高职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值依次为0.299、0.402、0.224、0.184和0.174。从结构偏离度指标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所涉中职人才供求问题尤为突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向第三产业的中等和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均超过第三产业人才需求。2010-2016年,第三产业所涉中职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值依次为-0.415、-0.440、-0.428、-0.312、-0.326、-0.257和-0.187;2010-2014年,第三产业所涉高职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值依次为-0.284、-0.349、-0.230、-0.204和-0.166。总体来看,第三产业所涉中高职人才供给结构偏离度指标绝对值均呈减小趋势,表明随着近年来全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日益提高,使得第三产业所涉职教人才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尽管如此,局部领域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例如,2010-2016年,在19个中职专业大类中,人才培养规模位居前列的专业分别为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农林牧渔类、财经商贸类、医药卫生类、教育类和文化艺术类,其人才培养比重约占总量的74.6%。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情形也基本类似。2015-2017年,在全省48所高等职业院校中,财经商贸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布点最多,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会计、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煤炭、建筑等专业人才培养比重较大。

四、服务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对策建议

首先,要根据山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调控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水平。要使面向各产业领域的职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培养速度、层次结构等符合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水平,必须及时根据产业结构、产业人员就业结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各产业所涉中等和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比例。当前,要加大面向第二产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合理调控第三产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水平。

其次,要立足山西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根据产业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科学优化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结构,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专业,形成区域特色专业体系,增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结构的有效衔接。要重点加强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突出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所涉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强山西职业教育服务资源型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能力。

再次,要加强山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顺应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现实,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建设,进一步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有效路径,扩大本科层次高端应用型人才的供给,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层次。要加强产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大培训教育投资,强化企业、职业院校等机构的教育培训职能。通过培养和培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效率,以此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说明:本文数据根据2011-2017年《山西统计年鉴》和《山西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整理。课题组成员王仙芝、彭舒婷对本文也有贡献。)

〔参 考 文 献〕

〔1〕韩永强,王慧珍.服务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6):78-81.

〔2〕张如鑫,韩永强.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7(7):64-68.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山西职业教育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