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意蕴探析
2018-05-14龚锦涛
[摘要]作为当代中国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解决当今中国实际问题的完美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完成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完备的科学思想体系,整个思想无不处处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4—0020—04
[作者简介]龚锦涛,男,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治国理政理念正式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作为当代中国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解决当今中国实际问题的完美结合。深入探究和重点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意蕴,对于系统把握新时代新思想的鲜明理论特征及其科学理论品质,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根本立场和科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主题。在五年多的时间内,全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引领下,紧紧围绕着“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大力推进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拓了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始终坚持变与不变相结合、改与不改相统一,相继在意识形态领域、生态建设领域和全球治理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政治建设领域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形成了重大理论创新,进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1]。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以实事求是为底蕴的唯物论世界观和科学的辩证思维对时代作出了新的历史方位定论,并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与我们这一代人的根本目标。在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整体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去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他指出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又要坚持战略目标引领与阶段目标引领相统一;在抓改革、推法治、定政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千年大计又要注重当下发展,既要划好重点又谋划全局,始终坚持精准发力与弹性设计相结合。习近平特别强调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要合乎实际,要解决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2],体制和机制设计一定要系统、科学且运行有效,并能在人民的实践中派上用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应用”[3],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其作为经济谋略的“传家宝”:从对经济形势的科学研判,到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从宏观调控“度”之把握,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科学理论,再到“五大发展理念”“增进人民福祉才是根本大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立场、根本观点和原则性方法可谓频频闪耀,四处流溢。2012年起,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进而呈现出速度稳、结构优、势能强等新特征,习近平对此指出,要“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4]。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5]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旨归,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而得出的基本结论。2013年1月,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精彩地回顾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精辟地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六阶段论”的思想,并重点强调了新时代要“全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就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浪潮而言,习近平在论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坐标时指出,“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6]在习近平看来,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才能让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浪潮中创造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本质的新发展,从而真正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规律。这也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根本思想为指导,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党的伟大生动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
思想来源于实践,实践孵化其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指导下去开创实践、深化实践、创造实践,并将这些实践经验化、系统化、科学化,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是党的独特的政治优势。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着千百万种实践活动,并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人民群众从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新鲜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加以概括、提升和凝练。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新时期的改革发展,每个时期由人民所开创的历史创造性活动均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经验,深刻地蕴含着“创造如何形成”以及“实践何以可能”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规律。历史表明,实践越是气势不凡,越是壮阔雄浑,越是呼唤科学管用的理论,越是催生博广精微的思想。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这一根本实践性主题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主动作为、顺势而谋、积极行动,成功地用生动而伟大的实践,续写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篇章。在这五年多的时间,我们始终立足于当下,紧扣时代条件和实践发展要求,形成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全新方位格局。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下,全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目标动能,继续保持砥砺奋进的精神斗志,以坚定改革、勇于开创的决心、信心和恒心,积极迎难而上,主动赴身前行,形成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为现实抓手和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为战略举措的发展方略。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政治、经济、法治、社会、文化、生态、教育、民生、科技、国防、外交、党建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之后,明确地指出,过去五年,我们用非凡魄力和铿锵刚劲之举增动能、定方向、促改革、推举措,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破的难关,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未能成功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却一直未能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所实现的变革是深层次的、具有根本性的。可以说,这些深层次的变化,其实就是将五年来以中国共产党统揽其下的“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这四个伟大生动实践,提升到了全方位和开创性的高度,它同时也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全方位和开创性的历史意义。短短五年,其实践的开创性何以可能?这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创了“敢人为先、敢于突破”的宝贵精神品质。无论是“唯有进行时”的全面从严治党“要狠准稳”,还是四梁八柱式的国家改革主体框架确立,或是在新时代由中国人民发起的各国人民共同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无不体现出“习近平时代”的新特征。实际上,许多类似“破天荒之举”确实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极不平凡的成就”成就了“极不平凡”的思想。五年来的开创性实践迎来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气象,也迎来了党的理论指导思想的又一个春天,这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由于创造性实践所培植的肥沃土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参天大树茁壮长成,与历史性变革的生动伟大实践同根同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实践巨变过程中获得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鲜活的、丰富的实践创新性必然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具有划时代意义,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极不平凡”的党的指导思想,必定也会在不平凡的创新性实践中绽放出新思想新理论的生命和活力,彰显出鲜活理论和伟大思想的现实说服力以及强大的实践魅力。这也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一样,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我们紧密结合新时代条件的实践要求,大力进行实践创新,并最终凝练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命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只有在理论运用和理论发展相结合的进程中,才能永葆其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创立伊始,恩格斯就明确声明“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的旗帜”[7],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理论,是总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行动原理,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用之于生动实际问题和当前确切事实之中,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具体化、本土化,从而实现了理论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时期实现了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形成的。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优秀传统,实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思想的高度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根,是魂,是中华民族的血和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之母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沃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文化黏合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实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大力继承和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文化自信”“文化创造”“文化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动能,强调实现了创造性转化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文化本质特征。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外来”,借鉴国外有益文明成果,体现新时代新思想的包容互鉴。大海之其大,不拒溪流也。作为新时代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对世界文明拥有强大包容开放的心态,并极具世界眼光和战略胸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到,他在15岁时为借一本《浮士德》,走了好几十里山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刚刚起步,时年32岁的习近平作为正定县县委书记访问艾奥瓦州学习农学技术知识;十八大以来,在国事访问多场合中,他特别强调各世界文明之间要交流互鉴,要认真吸收世界文明中的文化养分,他甚至指出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各国出现的新观点、新知识,都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我们积极借鉴和学习。这些亲历铸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博大气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的“扬”和“弃”、吸纳和继承、创造和转化的辩证统一中形成。这种创造和转化的立场、方式和原则就是在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前提下,紧密结合新时代实践创新的要求,并在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其中,创造和转化的厚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而这种创造和转化,也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21世纪世界时代发展和世界发展潮流中所迸发出来的真理光芒。可以说,作为原创性的、划时代的“文化——理论——思想”创造性转化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与时俱进,从而在“理論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9]。
结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其真理的科学本质上,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完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并自觉地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解决当今中国的实际问题中,从而在理论创新上真正地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最终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运用理论与坚持发展理论的光辉典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为根基,创造性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空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划时代性变革,是21世纪颇具世界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科学真理性质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它不仅回答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旨、本质特征、历史逻辑,还阐明了新时代新思想拥抱的时代主题以及承担的崇高历史使命,它为我们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全新设计和有效选择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从而也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大国,频频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001).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001).
[3]列寧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8.
[4]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001).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6]习近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现、创造、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001).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3.
[9]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01).
责任编辑: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