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镜头中的ARJ21

2018-05-14张海峰

大飞机 2018年4期
关键词:纪念册商飞摄影记者

张海峰

在本雅明眼中,摄影具有“上帝之眼”的功能,镜头冰冷,视角温情,记录的是时间河流中闪光的涟漪,自动具备了图证历史的价值。

2003年,当ARJ21-700飞机第一次进入我的镜头时,心里猛然间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没想到的是,这一缘分竟绵延了十几年。

从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到零下43度的海拉尔,从溽热50度的高温炙烤,再到远赴北美异国探险,我一直紧紧追随着她,并在她的每一个壯美时刻按下快门。

这是一件非常艰辛但又无比幸福的事。

当ARJ21-700飞机终于要翱翔蓝天载客运营时,我已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

ARJ21-700新支线客机2008年11月28日在沪成功首飞之后,中国商飞公司先后攻克了各项重大技术难关、地面试验,开展各项验证试飞科目。2014年12月30日,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颁发的型号合格证。2015年11月29日,ARJ21-700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2016年6月28日首航,2017年7月获得生产许可证,正式进入批量生产交付阶段。

我希望,从她坎坷的成长历程中,择取一个个镜头汇集成一本光与影的纪念册,重现历史细节,定格历史场景,让后来者领悟,中国人寄心蓝天的梦想从未消逝,中华民族梦萦复兴的壮志沉毅而坚韧。

这本纪念册可以说是我多年跟拍ARJ21-700飞机的一个基本总结,其中包含着难以言表的欢欣、苦楚,以及各种复杂的人生体验。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我对ARJ21-700飞机从一见钟情到相伴相随十几年来从未分毫消减的挚爱和深情。

能与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相伴相随十数年,记录她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得益于中国商飞公司及各参研单位的鼎力支持,得益于无数热情接待过我,为我的拍摄跑前跑后的中国商飞员工。我是一个“危险”的摄影记者,有时会为选择合适的角度无所不用其极。谢谢他们的宽容和理解。

我还要感谢那些认识或仅仅谋面的坚守在飞机研制和试验试飞一线的中国民机人。他们跟着飞机走南闯北追风逐雪,为完成一个个试验科目没日没夜地辛勤工作。是他们在旷日持久中一如初始的热情坚持和百折不挠的干事韧劲感染了我,融化了我,让我在有任何放弃的念头时都深深惭愧。

我庆幸降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庆幸能见证一个伟大的民族一项伟大事业的崛起。

对于一个平凡得像沙子一样的摄影记者,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我知道,我和ARJ21-700飞机的缘分还远未结束,我们只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开始。

猜你喜欢

纪念册商飞摄影记者
来自合作伙伴的问候
“不”同寻常 各个突破
与人为善的喜鹊
T台救美
中国商飞再签130架C919大单
中国商飞共获730架C919订单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基于用户体验的纸质纪念册与电子纪念册的对比研究
对峙
纪念册上的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