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敬霍金

2018-05-14梦隐

科学文化评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肖像霍金黑洞

梦隐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01.08—2018.03.14)来到和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都与最伟大的科学家相关:出生那天正逢伽利略忌日(况且是整整300周年),去世那天恰好是愛因斯坦的生日。他走了,全世界都唏嘘不已,发声的有曾经共事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有夜店小妹。

本期封面是英国国家肖像馆收藏的霍金肖像,作者是英籍犹太裔女画家苏娜本德(Yolanda Sonnabend,1935—2015),作于1985年,也就是霍金43岁那年。当时霍金罹患渐冻症已20余年,任何写实的肖像都容易产生卡通人物的效果,擅长舞台设计的苏娜本德以粗线条和大色块堆出霍金坐在轮椅上的半身形象,突出了他举目凝思的神情和按在轮椅扶手上发声器的手指,背景中写满公式的黑板则暗示画中人的身份。

霍金是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提出了黑洞视界面积不减定理,在一定前提条件下证明了“黑洞无毛”猜想,提出了有关黑洞的“霍金辐射公式”,开创了宇宙的量子起源研究。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对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巨大贡献。他又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和抱持终极关怀的哲人,其名著《时间简史》风靡世界,成为西方除《圣经》之外印数最多的出版物。

霍金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他曾执迷于瓦格纳的音乐,喜欢佳肴美女,经常就科学问题与人打赌,拍摄纪录片《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在广受好评的科普肥皂剧《生活大爆炸》系列中七次出镜,在科幻大片《星际迷航》中扮演自己,在新浪网开通个人微博。霍金还喜欢旅游,生前曾三次访问中国:第一次是1985年,在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了两场学术报告,之后顺访北京,被人抬上了万里长城;第二次是2002年,接受浙江大学名誉教授证书,期间游览了西湖,之后在北京获见中国最高领导人并再上长城;第三次是2006年,来北京出席国际弦论大会,趁机参观了天坛和颐和园。

如今霍金离开了我们,他的思想早已化成无穷尽的量子比特飞往那个令其梦牵魂绕的宇宙星空。让我们铭记他的教诲:“记住仰望星空,不要低头只管脚下。保持好奇心,无论生活看起来多么艰难,总有我们能够胜任的事情。”

猜你喜欢

肖像霍金黑洞
地毯肖像
一张图了解黑洞
给黑洞拍张照
画肖像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枯叶黑洞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霍金“坐得住”
宇宙之王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