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8-05-14蒙应丘
蒙应丘
摘要: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具有关键的意义,计算能力是数学探究的生命线,是后续探究的必备武器,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中心因素。计算能力短缺除了影响本学科的连续学习,还会影响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学科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计算能力
一、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有思维的个体对事物产生主动进取的的倾向和情绪,这也是一种无形的主要促使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十分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探究的入门阶段,同学们的思想较为单纯,教师只有引发他们主动踊跃性,他们才会对数学感兴趣,才会深入地探索数学计算的奥秘。因此,兴趣能调动同学们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同学们的心理特点,出谋划策地从教具操作、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学硬件来刺激视觉,吸引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再通过生动有趣、幽默、大方恰当的语态吸引学生,为学生创办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枕和热情。
二、创新教学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是造就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很多教师教学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到单调无味、没有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枕。譬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老师应该让学生课前先临摹自己的左右手掌,课堂上分小组数一数,一只手掌有5根手指,两只手掌有10根手指,那5只手掌有几根呢?小组学生把学具汇合起来,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小学生很好胜,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数,课堂氛围活泼。这时教师再辅导学生有顺序地数。接着老师应该问:“怎样列式计算?”算式是5+5+5+5+5=25(个)或5×5=25(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列算式的道理,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把握。让学生一边察看事物一边计算,不仅能调动同学们的兴趣,造就同学们的计算能力,还能造就同学们的具体察看和剖析能力。
三、提高口算能力的训练
《义务数学课标》不但在评价提议中剖析了到学期末每分钟能做8~10题的目标,而且将拓展同学们的运算能力作为数学课程的一项关键任务。提高口算能力、增强思维的轻捷度,无形中会加速笔算速度,计算的正确率也会增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采取家长和教师相互融合的手段从事练习。每天晚上老师应该让家长给孩子出10道口算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度增加练习量。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课前5分钟,选用开战车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口算,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的注意力会很聚拢,也会很有效地增强计算速度。
口算是在短时间内做出计算结果以增强计算能力的技巧,在口算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口算结果的正确率,并对做得较为好的学生加以勉励,加强学生对口算主动踊跃性和自信心;还要注重口算在家庭作业中的分量,定期查检执行情况,催促学生把这项作业做好,以增强同学们的口算能力。此外,学校能够在每学期举行一至两次全年级口算比赛,评选出奖项,老师应该运用各种形式来增强学生对口算练习的关注。
四、注重算理解释,揭示法则
计算的原理是数学计算题的中心因素和基本思路,有了对计算原理和计算法则的观点,方可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学生才更容易把握计算的技巧。数学是一种需要逻辑思维推理的抽象的学科,由于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学生不容易吃透抽象的知识,因此,要想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容易把握,教师就要从算理和揭示法则的源头开始教学,架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桥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擅长运用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譬如,“9加几”的教学,老师应该让学生用教学用的小棒,動手操作,吃透“凑十法”的数学原理,为学生学习进位退位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符合利用学生已经把握的知识和体验,辅助学生学习和吃透新的数学知识,构建探究的新技巧,恰当地运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嫁接和融合,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
五、及时纠正错题
知识的获取是一个反复学习、逐步认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是难免的。受年龄段的限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深刻,假如做错的题目没有及时纠正的话,这种差错思维会牢不可破,将会一错再错,因此错题最避讳延误矫正。譬如,在做退位减法的时候,很多学生总是淡忘“退位减一”的计算措施。在做进位加时,很多学生会淡忘进位加的技巧。而且其在做继续进位的加法的题目和继续退位的减法的题目时,学生往往展现很多差错,这些差错的展现,跟同学们的心理特点有关联,因此教师要正视这个问题,根据学生展现差错的特点剖析差错原因,有侧重地教学。
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同学们的特点,详细剖析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出错的来源。对于共性的问题,能够在课堂上统一解释,并指出差错的来源,对于基础较为差的学生教师要少数看重。对于性格的问题,老师应该单独辅导。老师应该让学生创立错题本,把错题都抄上去,并把差错原因写在旁边,以此便于往后的温习。同时,教师要对同学们的改错情况从事评比,选出“改错小达人”,让学生在改错的实践中既丰富知识,又剖析差错原因,达到防止差错的效果。
六、培养“总结与综合”的学习习惯
总结与综合是数学思维,总结的目标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题目标类型,题动机解析措施,哪些类型是自己所善于的,哪些是自己的弱点,在遇到同类型的题时会依据总结里的题目类型推理,扩张解题思维。擅长总结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一种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总结与综合”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手段。很多学生都不愿意面对自己在学习上的差错和艰苦,这个问题困扰着好些学生,因此是亟待处置的问题。譬如,在练习口算题时,学生家长可以带动孩子找到错题的类别,帮他们归类。假如学生时常在退位减法上失分,就应主要攻克退位减法这个知识点,若进位加法丢分多,那就专攻这类型题目,以此来增强做题的正确率。
综上可知,造就同学们的数学计算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得体的技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正确认知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中心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造就同学们的计算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中心因素。
参考文献:
[1]吴顺科.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
[2]杨春林.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上),2016(05).
[3]万达.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路径分析[J].新课程(上),2016(04).
[4]王霞.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4).
(作者单位: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