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省》:一颗科幻怪味豆
2018-05-14
《地球省》,龙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作为面向未来的小说体裁,科幻小说更多是展示未来的101种可能性,而未来就在这101种可能性之中——但也可能在其之外。《地球省》是著名作家龙一涉足科幻的处女作,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特情+科幻作品。刘慈欣在序言中说它是一颗滋味浓郁的怪味豆,是为确评。《地球省》在文学技巧上的高度是毋庸置疑的,相信科幻作家们从中会学到不少东西。
1.风格独特的特情+科幻作品
《地球省》是著名作家龙一涉足科幻的处女作,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特情+科幻作品。作者笔力雄健流畅,想象力汪洋恣肆,信步畅游于历史、幻想与现实之中,举重若轻,构建了一个完全架空但却十分质感、细节栩栩如生的社会,一个荒悖的、无厘头的、哈哈镜般扭曲的高科技社会,偏偏又浸透了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世俗百态。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序言中说它是一颗滋味浓郁的怪味豆,是为确评。
作者尤其擅于刻画人物,小说中无论颟顸皇帝、野心大臣、跋扈的外星太上皇、具有“小人智慧”的太监还是社会底层的警察、妓女、黑道枭雄、黑市医生,个个跃然纸上,而这恰恰是很多科幻作家不大擅长或者不够重视的地方。
《地球省》在文学技巧上的高度是毋庸置疑的,相信科幻作家们从中会学到不少东西。
也许是由于基因上的相似,科幻作品中常常含有间谍小说、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的成分(拙作即是如此),但这类作品大多是以科幻为“骨”而以惊险为“皮”,惊险小说的手法只是作者烘托科幻构思的手段或佐料,因而在“惊险”这个领域常常放不开手脚。而《地球省》则更多是以“惊险”为骨,作者把更多精力用在惊险氛围的营造上。阅读《地球省》就如一次无休止的过山车,剧情常常有惊人的翻转,读者自始至终得屏着气息,注意力稍有放松就追不上作品的节奏。
今天的读者要求是很高的,作者的才力稍有不逮读者就不会买账,但在阅读这部作品时,相信脑洞再大的读者也追不上作者的脑洞。
2.自由设置背景是一把双刃剑
科幻作品的一个优势是可以自由设置背景,因而可以设置得非常极端,从而最大限度地凸显人物、浓缩情节。
《地球省》作为一部特情+科幻的作品,充分地发挥了这种优势。在作品中,地下世界的人物到45岁就要“依法死亡”,因而主人公警察乔伍德的生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小说中还有一个独特的设定是其他任何科幻作品中所没有的:地上世界的高等人生活在严酷的污染环境中,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反倒是地下世界的下等人美食美馔,只是到45岁必须依法死亡——此后主人公才知道,原来“依法死亡”还不是悲剧的终结,因为地下人只是地上阶层为外星人精心饲养的“地羊”,所谓的死亡只是被屠宰的开始!类似的极端背景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它逼迫读者紧紧跟随主人公生存倒计时的滴答声,在地狱和炼狱中仓皇逃命,因而给读者以非比寻常的阅读体验。
不过这种“自由设置背景”的优势对特情小说(间谍、侦探、推理小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一般惊险小说中,最高级的博弈是智力上的博弈,它表面上是小说中警与匪、正派与反派之间的博弈,而本质上是作者和读者的博弈。當作者有才力把读者引入重重迷宫、让他们屏着气息走完全程,然后给出一个完全意料之外但绝对是情理之中的结尾时,作者就战胜了读者,收获了读者衷心的景仰,正如本书作者、东野圭吾等人过去做到的那样。在这种智力博弈中有一个默认的规则,那就是:作者不是神,不具超自然力,他与读者的博弈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但在可以“自由设置背景”的特情+科幻小说中,作者虽不是自然之神,但可以是技术之神,可以具有等同于魔法的高科技,他和读者不再平等,因而难免影响读者的代入感。
3.展示未来
101种可能性中最诛心的一种
一般来说,科幻小说不担负预测功能,尤其是在社会方面的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可预测的。当它处于线性发展阶段时尚可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但长期的线性发展之后肯定会有阶跃、质变、范式转移,而阶跃之后的世界无法依靠此前的线性数据作出准确的预测,理论上也不行。所以,作为面向未来的小说体裁,科幻小说更多是展示未来的101种可能性,而未来就在这101种可能性之中——但也可能在其之外。可叹的是,在这101种可能的未来中,《地球省》选取了最黑暗、最诛心的一种。
我在阅读过程中不免感叹:作者得具有何等铁石心肠,才能营造出本书中那样血腥的、质感强烈的细节!刚才说过,地下人类是地上阶层为外星主人圈养的肉羊,小说中如数家珍地列出众多人肉美味。
《地球省》是一部黑暗集大成之作,把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卑劣、最无耻的材料集中在一起,做成一盘满汉全席:中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社会的、欧洲中世纪的、纳粹时代的、文革时代的、当代国际版本的。在这个社会中,钱是一神教中的唯一神,而私欲、背叛等恶德恶行充斥天地。我作为一个思想比较传统的古稀老人,不相信人类社会会有这样的未来,更不希望它会出现——但也没人能断言它就绝对不会出现。
今天,科幻般的高科技已经降临人间,互联网、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它们都能千百倍地放大人性,无论是人性中的恶,抑或是善,甚至,也许到某一天它们能主导人性。作者把这种最黑暗的未来血淋淋地拎出来向读者展示,是让人类对此有所震动,有所警惕,从而尽量避免它的到来,所以,作者的铁石心肠实际是菩萨心肠、慈悲胸怀。而在书中,在一片令人窒息的黑暗中,最终也有几个卑劣小人物的友情和爱情从污泥浊水中渐渐抽头、生长,给小说带来了一抹亮色。
人类能找到“第二家园”吗
2015年7月23日,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这颗距离我们1400光年的行星被称为“第二地球”,引发了人们对外星生命的无限畅想。来自遥远星空的消息,使人们对“第二家园”的期待更加热切。
我们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银河系中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有上千亿颗,而宇宙中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又有上千亿个。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第二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呢?
根据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存经验,适宜人类长期居住的第二家园至少需要具备下面这些环境条件:
第一,要有大气层的保护,过滤掉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大气不能太稠密也不能太稀薄,否则人类的心肺功能将难以承受。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必须适中,含量过高,人会发生醉氧,含量过低则会缺氧。
第二,要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存在离不开水。所以,第二家园与恒星(类似太阳)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太远了温度过低,水会结冰;太近了温度过高,水又变成了水蒸气。只有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使水保持在液态,维持生命的存在。
第三,要有一个岩石质的表面,让人类可以继续生活在陆地上。还要有一个完美的磁场,屏蔽来自宇宙的高能带电粒子。第二家园的内部能量释放要比较温和,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强度和频度不能太高,否则人类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的生存机会将十分渺茫。
第四,第二家园的周围不能有太多小天体碎片,否则被小天体撞击一次就可能使人类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另外,第二家园环绕运行的母星,最好像太阳一样“脾气温和”,以免人类被突然爆发的超级粒子风暴“烧死”。
我们在地球上所享用的大气、磁场、海洋、陆地,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然而从整个宇宙的角度来看,实乃稀世珍宝。
我们现在寻找第二家园,并不是因为那里比地球更加美好,而是为了寻找人类未来的避难所。目前,地球仍是太空中唯一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行星。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如果把人类看作一个大家庭,那么地球就是我们的“传家宝”,把地球完好无损地代代相传下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钱梦龙:四步读书法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学中很注重给学生以学法指导。他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传授学习语文的四步读书法。
第一步,整体感知,就是全面阅读课文。先看课后“思考与练习”中有关指导全面阅读方面的问题,然后从总体出发,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全面阅读记住文章内容的梗概,用笔标出自己认为是反映文章内容梗概的句、段;将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用笔画上记号,然后借助工具书,找出它在本文中的义项,再根据上下文琢磨一下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第二步,重点阅读,就是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现重点句段,即中心句、关键段,并用笔做好记号,再写上简单的评语,深入思考文章的中心内容。
第三步,揣摩思路,就是分析作者的写作路子,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揣摩时,可以用顺问法,比如“为什么作者先写甲,后写乙”,也可以用逆问法,比如“为什么作者不先写乙,后写甲呢”。这样一揣摩,便可摸清作者安排材料的路子,归纳出段意,总结出文章中心思想。
第四步,认识特点,就是发现文章的写作方法。看看这篇文章在谋篇布局、表现主题以及开头结尾等方面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什么独到之处,以便自己写作时学习、借鉴这些写作方法。佚名
藏书中的生命温度
到目前为止,我的藏书数量已超过万余,二十几个书架挤在书房里,一层一层地环列,绝对有“书城”气概。写作之余,坐看藏书,心中温厚,疑似富有。说到富有,不在“拥有”,而是每册藏书的背后都有独特故事,给生命的进程予以种种证明,让人有“活过”的感觉。最是翻阅藏书时刻,随着翻的动作,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会不请自来,让你在重温以往日子的同时,更生出感慨:所谓藏书,实在是储蓄情感,感光记忆,留住生活。
翻到赵日升老师的诗集《岁月之窗》,立刻想到,如果没有赵先生,也就没有文学上的凸凹,这其中有几个带有宿命色彩的理由。一、我平生读到的第一本文艺刊物便是赵日升老师主编的家乡刊物《房山文艺》。那时,我刚上初中,父亲从县城带回来两本这种刊物,使我一下子对文学着了迷,并在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二、我平生读到的第一首好诗(或者说第一首真正的诗),就是赵老师的《拒马河,靠山坡》。因了赵老师的诗,我在文学上最早亲和了诗歌,对诗歌的钟情重于其他文学品类。三、我平生在大刊物上第一次发表文章,便是经赵老师的手,发表在他任副主编的《青年文学》上。他的鼓励使我有了空前的自信,纵情创作,放胆投稿,从而真正走上文坛。
所以,赵老师的《岁月之窗》便不是一般的藏书,而是父辈对子辈的文学哺育和文化关怀,他让人生出感恩之心,因而能淡化市井的红尘欲望,平息心灵的不安与浮躁,写出扎扎实实的东西来,给该报答的以报答,给该成就的以成就,让生命有几分重量。凸凹
《扔一个苹果到宇宙边缘:从经典力学、相对论到量子引力》,[英]马库斯·乔恩著,李永学译,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3月出版
引力的量子理论比爱因斯坦的理论更为深刻,但它能让我们翘曲航行,制造时光机,从而操纵空间,进入平行宇宙吗?当我们掌握了这一难以捉摸的理论之后,我们将能够回答科学中最重大的几个问题:什么是空间?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宇宙?它来自何方?这本书就是一本引导读者漫游生命、宇宙和世间万物的科普力作!
《万物皆有理:你很熟悉但未必明白的那些事儿》,云无心著,中信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吃了致癌食物,会得癌症吗?买西瓜前到底敲还是不敲?精油芳香疗法靠谱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号,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问题都不少。人气科普作家云无心将平时大家特别关注、存在争议,甚至一直存在誤解的问题归纳总结为四大篇章,分门别类从不同学科角度,通过幽默有趣的方式为我们一一解答。
《同步:秩序如何从混沌中涌现》,[美]斯蒂芬·斯托加茨著,张羿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
成千上万只同步闪烁的萤火虫,整齐划一收缩的心脏起搏细胞,上万亿个在超导体中一致前进的电子……这些我们身边的同步现象,都指向了某种自组织现象,有关这种秩序的自发产生,是许多科学家终其一生研究的主题。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将遇见一个隐藏的美丽世界,一个只有通过数学才能看到的世界。
《大呼过瘾的科学知识》,未铭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小到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大到宇宙的构成、生命的起源,都可以用轻松有趣的科学知识来解释。本书就是一座能让读者探索未知、增长见识的科学知识宝库。在这里,作者将带你见识各种奇葩的科学问题,开展各种奇妙酷炫的科学实验,让你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玩转科学知识,冲顶智慧之巅。
《科学的感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日]茂木健一郎著,代芳芳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磨难浇灌才能之花,爱因斯坦的思想和经历给作者的人生带来了重大影响。本书从十个角度整理了其思想的核心,提出十种不同的“爱因斯坦之力”,来解析完成相对论架构的来龙去脉。通过这些力量,作者亲切地解说爱因斯坦在构筑相对论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相对论之于爱因斯坦自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