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新动能茁壮成长
2018-05-14
这5年,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了5.3个百分点;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创新”这个关键词,有讲不完的话题。
科技创新动力充足
“过去5年,研发投入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规模跃居世界第二,这说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在加速。”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燕山大学副校长张福成表示,与此相对应的是,神威超算、量子通信、北斗导航……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随着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茁壮成长。
张福成委员认为,这些成绩得益于我们的制度优势,可以集中配置更多资源到需要的领域,使得中国在载人航天、航空、计算机、军工等领域办成一件件大事,实现科技实力的迅猛发展。同时,我们的制度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我们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经济实力的强大又成为科技发展的助推力量;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科学及工程技术人才,使我国的科技创新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人力成本优势。
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意味着全社会对创新的积极性更高了,社会资源越来越往创新上倾斜。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寿子琪曾经当过多年的上海市科委主任,对推进科技工作发展颇有心得。他说,研发投入的增长是好事,但不能自满,“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更优质的创新发展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要想让研发投入转化为科研成果,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更好地按科研规律办事,二是让市场主体活跃起来。寿子琪代表认为,不按科研规律办事,无法研发出成果;不让市场主体活跃起来,研发成果无法转化为经济动力。未来,既要进一步按科研规律办事,又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强劲的投入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创新成果。全国政协委员、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教授卞修武先后主持了28项重大医疗科研项目,他深感加大研发投入给我国医疗事业带来的巨大鼓舞。他的研究方向是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干细胞。“肿瘤发生机制的确复杂,但搞科研就要瞄准最前沿,最前沿的科技研究也需要相当的资金和人才支持。”卞修武委员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认为,这几年我国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有三大原因:一是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越来越高;二是我国已经处于从跟跑转向并跑的历史新阶段;三是我国的教育给创新提供了大量优质人才储备,“中国过去靠人口的数量优势竞争,现在靠人口的质量优势竞争”。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黄宗洪则认为,重大创新成果之所以不断涌现,原因在于政策给力,激发了创新热情,给创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对于未来推动创新的政策,黄宗洪委员给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对创业企业实施税收减免。对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在现有基础上延长税收减免优惠期。二是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机制。三是继续实施“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按照“典型引路、分业施策、全面铺开”的原则,分领域、分行业、分企业制订融合方案。四是通过大数据领域技术榜单发布等活动,引进培养大数据领军人才。联合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和硕士点培养单位,引进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五是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明晰的法律法规政策解释,为企业提供便利。
多种业态借力发展
在国家充分重视创新创业的环境下,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将借力创新的政策东风,蓬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特种陶瓷研究所所长贾德昌是长期耕耘在新材料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他表示,将努力开展石墨及石墨烯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不遗余力提升石墨烯等关键战略新材料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时代进步,新业态、新模式也有可能在传统产业中产生。比如在汽车消费市场,新生代消费者更加追求新技术、高品质、个性化。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表示,为了满足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着力点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扬“工匠精神”,增强发展动能。“上汽集团正在对接上海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全力研发智能汽车,努力建设智能出行平台,推动上海汽车产业成为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新型产业。”陈虹代表说。
跨学科研究、跨产业应用将是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认为,通信业是一个典型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都需要现代通信技术,“将通信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让通信产业给其他产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产学研共同努力,可以促进我国高精尖产业不断前进”。
“对于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和项目,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技术比较优势,有选择地进入,而不是一哄而上。”张福成委员建议,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做好自身的科技创新,决不能将自身發展全部依托于固有产业和行业。要利用已有的创新平台,发挥自身机制优势,依托科技创新闯出一条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