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启明:我国半导体光电子事业的“启明星”

2018-05-14薛春来唐靖

科学导报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光电子启明星研究所

薛春来 唐靖

渴望知识,珍惜学习机会

王启明出生于福建泉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他从小就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他曾偷偷跟着哥哥,溜去学校听课。家庭破灭时,他也失学了。后来,王启明由他姑妈做主,被许给了泉州市郊一户姓王的地主人家当养子。在新家庭里,他重新获得了就学机会,直接就读高小班。从小就十分懂事的王启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什么问题都爱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好习惯贯穿了一生。1946年夏,王启明以优异的成绩从石狮育齡小学毕业。

石狮是南国侨乡的代表地,抗战胜利后,许多侨胞返乡,他们兴办学校、普及教育,通过海外捐款筹资,成立了石狮镇上第一所侨办中学——石光中学,王启明很幸运地成为了石光中学的首批学子。

石光中学的求学经历也是王启明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他曾多次讲述他在石光中学那些难忘的往事。一般学理科的人比较欠缺文字表述与总结能力,但这难不倒王启明,他的文笔很好,在石光中学求学时,他的国文老师十分关心、鼓励他,还帮他给报纸投稿。他曾深情地回忆道:中学时代,许多谆谆教导过他的老师不仅教会了他许多基础知识,而且教会了他怎么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怀着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的目标和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天地,1952年,王启明在考大学时,选择了当时急需人才的理工专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物理系。

大学期间,王启明学习十分刻苦,他睡下铺,就在上铺的床板上画上一个大问号,来提醒自己要多多思考,他还曾获得全校“学习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在大学校园里,王启明还遇到了卢鹤绂、谢希德等物理界前辈,还有方俊鑫这样的物理界拔尖人物,方俊鑫还是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1956年,在方俊鑫的指导下,王启明完成了有关半导体的毕业论文《CdS半导体气相反应材料生长研究》。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室到复旦大学物色毕业生时,经方俊鑫推荐,王启明被直接分配到应用物理研究所半导体室,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只有王启明被指定分配到半导体研究室,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因为当时的半导体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高科技新生领域。从此,王启明的一生就与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潜心科研,取得瞩目成就

在半导体研究室,王启明先后在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家洪朝生和林兰英先生的指导下,对国产Ge原材料进行区熔物理提纯,在国内首次获得超纯Ge材料,纯度达到“9N”,并制备成水平单晶,满足了制备Ge晶体管的要求。1958年开始,他又在两位先生的指导下,转入半导体材料参数与物理测试,主持建立了液氢室温15—300K变温霍尔(Hall)系数和电导率测量系统,还验证了“洪朝生效应”。

1960年,按照国家部署,半导体研究室从物理研究所分出,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启明成了这个研究所的第一批成员。当时,国家要在半导体研究所建立“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以形成权威的测试基地,检测鉴定全国半导体行业生产出的半导体材料、器件的质量。王启明作为骨干成员,也参与了“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的组织建设工作。

1965年以来,王启明参加并主持了保护环结构平面型雪崩光电二极管的研制,并负责Si片表面氧化膜生长和深、浅结的扩散关键工艺等工作。他还提出用LN2低温洗涤、纯化氧气的办法,使慢表面态密度大幅降低,使器件性能稳定地达到了任务要求。这项研究成果后来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对发展我国光通信事业起了先导性重要作用。

随后,王启明受命主持中国科学院下达的重点任务——长寿命GaAs/AlGaAs双异质结室温连续工作激光器的研制。他带领团队首次在国内获得室温连续工作双异质结激光器,并经进一步优化改进,完成了室温连续工作10万小时的任务指标,达到实用化水平,为我国光纤通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该成果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这两项成果联合在一起,于1986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王启明被公推为第一受奖人。这项成果,是王启明带领团队艰辛探索十余年才取得的,据说也是他科研历程中最满意、最深入的一项工作。

1986年,国家成立信息领域高科技专家委员会,王启明入选。他把这看作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希望把整个光电子领域真正带动起来。王启明提出以光通信为主攻方向、以光互联和光计算为辅的光电子学研究路径。他力排众议,建立光电子工艺中心和光电子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奠定我国集成光电子事业的基础。在半导体领域,国内外专家均认为,王启明是中国信息光电子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不同阶段他都为中国光电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虽已暮年,仍有壮志雄心

1985年,王启明受命正式担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他正直厚道、刚正不阿、待人友善、依法治所、所务公开,通过一系列措施,把半导体所经营得有声有色。

1994年,已做了10年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的王启明任期将满,领导有意让他留任再干一届。当时他已年近花甲,考虑到领导班子急需年轻化,便婉言谢绝,决心“不带衣锦,解甲归田”。但他并未真正“归田”,而是回到了科研一线继续耕耘,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这次,他没有继续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半导体激光器,而是选择了在当时学界尚不被认同的硅基光电子学,打算研制以硅为基底的激光器,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如今,硅基光电子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光电子发展方向,各种研究工作正全面展开、遍地开花结果,王启明的战略眼光可见一斑。

2012年,由于身体原因,王启明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病床上,他也没让自己闲着,写下总结10年所长生涯的小册子——《回顾中的感悟》。他说,他最期望的是能看到一个如联想集团般极具影响力的公司脱胎于半导体研究所。王启明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他和他的团队还在河南仕佳光电子、泉州等地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直接指导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作为我国半导体光电子学专家,王启明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完全可以放下所有工作,安度晚年,但他偏偏不。面对赞誉,他说自己只是光电子学界一名老科技工作者,竭尽全力跑完一程,到站便将接力棒稳稳地交给后继者。

王启明就像夜空中那最明亮的启明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半导体光电子事业,燃烧自己,驱散了黑暗。

猜你喜欢

光电子启明星研究所
我眼中的启明星
中小学书法课程研究所书法作品选登
金块藏匿在哪儿
昆虫也会便便吗?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光电子调控的聚苯胺氧化还原反应用于铜离子可视化检测
智能手机辅助光电子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东方升起启明星
东方升起启明星
东方升起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