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学、科技……越来越多的课程登陆音频平台听课变得随时随地

2018-05-14张建新

科学导报 2018年29期
关键词:音频抗战学者

张建新

喜马拉雅FM的“423听书节”刚刚落幕。在销售人气榜上,音频课程《中国通史大师课》位列第二,超过很多娱乐明星、网红达人开设的课程。这门课程邀请了17位主讲人,他们来自北大、清华、复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17个单元共156节课,从夏商周到晚清民国,每位学者只讲自己专攻的领域。

第1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人有听书习惯,数字化阅读中,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很多知识付费平台集中推出一批大师级课程,这些在各自学科深耕细作的学者,通过在线音频,把更多专业知识讲给大众听。

愿意分享的学者、普及专业知识的课程多了

《中国通史大师课》课程制作人蔡昭宇介绍,课程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安排的,从上古到近代,其中既有对历代政治制度得失、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分析,也有对中国版图演变的介紹。“我们首先考虑选择知名权威学者,比如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等。同时也会加入一些青年才俊,注入更多活力。”蔡昭宇说。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何帆,目前在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开设音频专栏《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他会带领用户用一年时间读300本经济学、历史、哲学方面的经典书籍。每周精读一本,全年共50本,其余250本书由何帆负责提炼出精华,帮用户抓取其中最有用的信息。目前专栏订阅量已超过4.5万。“原先我常在纸媒和财经网站开专栏,从某种角度来说和读者的距离比较远。而音频课程的主讲人就像快递小哥,要在规定时间之内把知识送到用户手里。”何帆表示。

卜宪群在《中国通史大师课》里负责讲解两汉历史,为了在每节课有限的25分钟内把两汉历史讲清楚,他把课程切分为8个专题,由重要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串联。“划分专题会让课程主线更清晰,也不失系统化。内容方面我不讲自己的学术观点,只会以点带面,梳理历史大势和脉络,有兴趣的用户自然会找相关书籍和资料来读,这样的刺激更良性。”

卜宪群曾主编五卷本《中国通史》,他觉得,目前中国学术圈跟大众的联系还远远不够:“由于学者做普及性工作并不在目前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范围之内,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又有限,所以很多学者只在学术圈子里打转。而今面对新技术、新渠道、新手段,学者有责任把历史脉络讲清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社会公众普及好。”

变化正在发生。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田艺苗的《古典音乐很难吗》、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创始人及系主任吴国盛的《科学简史》、旨在培养科学思维的《卓老板聊科技》……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学者成为在线音频课程主讲者,越来越多听起来有些小众,甚至略显艰涩的学科知识成为课程内容,并在收获用户的喜爱。

牵线搭桥、推动内容优质化的平台多了

在何帆看来,学术经典与在线音频碰撞出火花,重新调整了互联网时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互联网上的老师最好不要把自己预设成老师,他实际就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这个世界一直在发展变化,保持好奇心最重要。我是用自己的好奇心去点燃大家的热情,破除大家对未知领域的恐惧。”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何帆觉得,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各方进一步努力:“现在知识快速更迭,掌握跨越原先领域、把各种知识跨界和混搭的核心技能很重要。‘得到的用户都是付费听课,兴趣是第一导向,这方面他们做得很好。”

在线音频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学术专家加入,在何帆看来首先要归功于平台搭建的桥梁,让学者面向社会公众分享自己的研究,有了好的中介服务。

在卜宪群看来,课程之所以受欢迎,与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有关:“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势所趋,学者自然会感受到社会的热情。况且音频课程和院校教育并不冲突,只是专业研究和一般认识了解的程度上的区别,没有本质不同。”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认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内容生产中来,推动着在线音频行业内容的专业化和优质化:“喜马拉雅FM的用户有着年轻化、高收入的特征,20岁至39岁的用户占73%,72%的用户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他们需要更好的精神消费,而传统纸质出版更新速度很慢,音频课程的出现,让这些资深教授们把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和学问讲出来,与过去的读书相比,用户获取专业内容更加快捷、便利。”

学习热情高、希望有所收获的用户多了

何帆觉得,开音频课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跟用户的及时互动。他的用户里,有快递小哥、在职公务员、退休老人等等,来自五湖四海。“退休老人会在留言里和我讲革命往事,快递小哥会讲生活的艰辛,我讲中国企业在非洲安哥拉投资,就有用户留言说自己在安哥拉生活,这就是互联网的神奇之处。”

“得到”的数据显示,课程用户大部分来自北上广深。“凡是在经济发达、人口年轻的地方,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不是来消磨时光,真是希望能有所收获。”何帆说。

为了强化互动,下一步何帆想开发一个类似年度报告的知识产品,利用一年时间在世界各地游学采访,再把他观察到的这一年新的变化抽取出来,讲给用户听。“我们其实生活在历史中,比如中美关系与每个人的生活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我想在报告里把这些宏大的历史主题还原到日常的生活场景里。”何帆说。

为了更好服务用户,《中国通史大师课》新增了“课程助手”,在用户群里同步课程信息、概括课程提要、解答课程疑惑。“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用户学习热情很高,所提问题远远超出老师的课程范围。对于这种情况,‘课程助手往往会引导他们阅读相关的文献,学界对相关问题的一般研究。”蔡昭宇说。

未来,有声书仍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邀请学者入驻平台,一方面有利于知识付费内容品质的提升,减少了滥竽充数者投机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让更多普通人享受到优质的知识资源。这是个知识破壁的过程,打破了原先难以逾越的时间、空间和金钱壁垒。技术迭代进步,正加速这个过程。”余建军说。

别让“神剧”消费抗战史

最近几年,“抗日神剧”持续引发中国网友的关注与批评。发射出去的子弹能拐弯并轻易击中敌人;背景明明是1937年,却已经开始用红外线激光检查入侵者,用蓝光认证活体……类似这样的雷人桥段,不仅不合常理、不合史实,同时解构了严肃的抗战记忆。

“抗日神剧”为何层出不穷?这其中可能确有一些是因为创作人员对历史认识不清、积淀不够等造成的“無心之失”,但大部分可能还是为了吸引眼球。抗战题材电视剧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这一方面使得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创作同质化的问题。为了增加看点、博取眼球,在同题材剧作中取得更高收视率,于是脑洞大开,不顾事实地加料,甚至将抗战剧变成搞笑剧、言情剧、玄幻剧,就成了一些制片方的选择。如此种种,也就使部分抗日题材电视剧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生动的艺术语言,再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而增进观众的历史认知和民族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顾常识地为我们的抗战增加各种“神技能”“超能力”,那些网文套路的“开挂”“逆袭”故事,并不适合移植到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因为这虽然可能为观者带来一时的娱乐效果,但其实是消解了严肃残酷的历史,也矮化了我们曾经的奉献和牺牲。我们不能以历史为戏说对象,来消费历史、娱乐历史,这只会让真正的抗战历史被淡化、被遗忘,甚至被扭曲。

今天我们批评“抗日神剧”,并不是说影视剧创作不能有适当的想象。相反,观众需要审美,也需要英雄。我们应该为各种类型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开放的生存土壤,让认认真真做喜剧片的人带给观众有价值的快乐,让有英雄情结的人也能创造出我们的“抗战大片”,这些都是必要的。我们反对的,是披着严肃历史的外衣而行低俗化、娱乐化之实。

今天,整个社会尊重历史、守护历史的观念都在不断增强。希望这样的改变,能带动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创作走上更加优质化的道路。这需要严把审核关,严把创作关,同时也需要作为观众的我们,提高甄别能力,严把选择关。只有如此,才会推动相关影视剧创作迈向更高水准。

143万人次参与中国国际动漫节

4月26日至5月1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共吸引143.35万人次参与。此次动漫节共有85个国家和地区的2641家企业机构、5760多名客商展商和观众参展参会。实际成交及达成签约交易、意向合作项目1291项,涉及金额138.35亿元,动漫节消费涉及金额24.86亿元,总计163.21亿元。本届动漫节各项指标均为历届之最。江南

104人上了4月“中国好人榜”

中央文明办4月28日在天津市和平区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发布4月“中国好人榜”。经网友推荐、评议,共有104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据了解,“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共收到网民举荐的好人好事线索238万余件,页面浏览量超过5500万人次。

猜你喜欢

音频抗战学者
车载电子系统中多路音频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程门立雪
“摇一摇”你摇对了吗?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大学者
使用EDIUS 5 iZotope VST插件去除录音噪音
创维超级芯片VCT 3803彩色电视机电路分析(6)音频信号处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