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农业现代化显峥嵘
2018-05-14李君杰
李君杰
2018年以来,贺兰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预计上半年,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产业兴县战役
优化产业体系。首先优化产品结构;其次发展扶贫产业,通过设施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肉羊养殖、奶牛托管、劳务输出等方式,发展扶贫产业,增加建档立卡户收入;同时优化区域布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形成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图。划定畜禽养殖红线,制定相关法规,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全面停止办理禁养区内设施养殖用地审批手续;最后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智慧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实施畜禽养殖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健全生产体系。一是发展绿色生产。开展稻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7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建设工厂化水产养殖车间、设施温棚2.6万平米,新增稻渔立体生态种养0.7万亩,新建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池14口,养鱼集装箱4口,改造标准化池塘5000亩。二是推广良种良法。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上半年春耕备耕、绿肥还田、水稻种植等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5%以上。三是推广订单农业。共完成订单销售5500吨。四是打造优势品牌。全县“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41.5万亩;培育“贺得福”牌螺丝菜,“欧必客”稀奶油,“瑞格莱斯”蛋白粉3个宁夏著名商标等。
优化经营体系。着力培育新型經营主体,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63家,累计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0家、家庭农场98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上半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到81家,实现利润3.1亿元。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半年,新增休闲农业园区1个,全县休闲农业旅游点累计达81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各类市场监管和专项行动。
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评审委员会,规范项目申报、评审程序。委托专业机构对产业园范围内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全面调查,为建设县级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奠定基础。
抓好面源污染治理,打好生态靓县战役
推广低碳环保水产养殖技术。累计建设稻渔生态种养场(点)29个,面积1.08万亩;完成池塘改造4500亩;建设工厂化车间8100平米。
建设农业“三减”核心示范区。在艾依河两侧河道500米以内建立农业“三减”核心示范区2.29万亩;集成推广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绿肥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使用新型饲料、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使水体氨氮含量进一步降低。
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对相关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对4条入黄排水沟两侧500米内畜禽养殖场环保治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抓好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施绿肥还田。
坚持改革创新,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积极开展村集体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试点,认真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开展农村其他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功能。
实施人才振兴工程,加强“三农”队伍建设
打造“一懂两爱”干部队伍。采取“一个园区——一名首席专家——一支技术服务团队”的模式,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建立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培养畜牧、水产、兽医、农机、农艺等专业技术干部135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采取定向、订单培训方式培育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服务型农村实用人才1860人。
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一批具有农业专业实用技术的工匠型人才,解决一批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补齐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文字和部分图片由贺兰县农畜牧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