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客留言

2018-05-14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名声月刊贵刊

有的“疼痛”是必要的

陆成文

王勉先生在《疼痛》(《杂文月刊》文摘版2018·3·下)一文中,列举了疼痛种种,从小孩子打针说到成人疾病再到关云长的刮骨疗毒,从皮肉之疼痛说到生离死别的情感之疼痛……

由此,我联想到另一种疼痛———心理上的“疼痛”。这种疼痛虽然够不上撕心裂肺,却也有足够的震慑力,足以让疼痛者从心理上产生一种畏惧,尝试过一次之后,再也不想有第二次的感受。比如:证监会对涉嫌操纵次新股张家港行、江阴银行、和胜股份等炒作的北八道集团作出顶格处罚,罚没款金额高达56.7亿元。这一“天价罚单”足以让被处罚者产生对规则的敬畏心理。在下以为,如上“疼痛”是完全必要的。

早些年,流传一个冷幽默,某市规定对随地吐痰者罚款0.5元。一名随地吐痰者被抓了个现场,可是他却毫不在乎,从衣兜里拿出一元钱,一边递交罚款一边说:“不用找錢了,我再吐一口。”这等处罚,连蚊虫叮咬都够不上,只能说是隔靴搔痒,被惩罚者根本就不会有疼痛的感觉。

无良企业排污不止,制假售假禁而不绝,校园欺凌时有爆出……无不与不痛不痒的处罚———没有丝毫疼痛有关。对此,我们确应反思警醒了。

生活处处有杂文

郭树荣(山东济南)

发现生活中可入杂文之题材,固然不易,而能写得幽默、风趣,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则更难。而吴非先生写的《都“总”起来了》(载《杂文月刊》2018·3·下)就是这样的一篇好杂文。

都“总”起来了,如今已是司空见惯。常常在公众场合,人们见了相互之间的称呼,往往就是“总”声一片。然而,似乎越是司空见惯之事,却往往少有人留意,更不用说书之为文了。吴非先生却能“抓”住这一现象,予以讽刺之。况且,此文之语言也生动活泼,这就增强了文章之魅力。我读了,不禁击节称赏。

但愿读到更多如此之好杂文。

务实才有名声

杨孔翔(山东曲阜)

读吴启钱先生的文章《“民生工程”与“名声工程”》(载于《杂文月刊》文摘版2018·3·下),同感强烈。社会生活中,一些地方和个别公务人员,的确借民生工程之名,来构筑能彰显地方和个人政绩的“名声工程”。其最大表现是,开始声势浩大,特别吸引眼球,民生口号响亮,渐渐地不了了之,最后销声匿迹。反正宣传有了,名声有了,总结有了,汇报有底气了,至于最后的效果,有没有真正关注民生,让群众感到温暖,极少人问津。譬如一个县级市对外宣称全县人免费健康查体,每年一次。第一年,还像模像样地有部分人得到了免费查体的机会,可是很多人,得知有免费查体的消息,就是找不到免费查体的地方,问询有关部门,回答得含含糊糊,更多的是推脱。老百姓的感觉,就是个别人捞个名、忽悠人而已。像这样在全国媒体宣传过的“民生工程”,轰动效应达到了,落实却是一场空,让老百姓空欢喜一场。类似的还有一些地方的“为老百姓做的十件大事”的年终出笼,不知道是如何遴选出笼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可人家偏偏写入年终总结圆满完成了,沽名钓誉,暴露无遗。

实际上,借“民生工程”树“名声工程”,如果做到位,也无可非议,你“民生工程”做好了,不用自夸或导演,一定会有老百姓的掌声。如某地市推行城际公交,价格优惠看得见摸得着,凡乘车的老百姓没有不说好的。如果纯粹是为了制造政绩,那就是最严重的形式主义,欺上瞒下,糊弄群众,影响极坏,失去民心。总之,名声不是树起来的,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既然有了民生工程的选题,而且做出来也利国利民,为什么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呢?让真正的成果感动百姓,成绩、政绩、名声不就水到渠成了,哪还用挖空心思,弄虚作假去编造政绩?

老人纷纷夸赞

张作光(山东泰安)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8·3·下的那篇《孝缺失是社会的悲哀》,我和老友老韩、老尚、老刘、老宋和老王,读了连声说好,因为编辑老师选的这篇文章,不但谈到了当今孝缺失带来悲哀的种种表现,而且谈到了如何纠正,还谈到了一家老中少三代人一起生活的好处,让我们这些老年人越读越爱。为了让小区更多的年轻人能结合自家的实际,想方设法孝敬自己的父母,我们除了拿着这本《杂文月刊》到处宣讲外,还征得小区于主任的同意,让正楷字写得比较好的老尚,一字不落地抄在小区活动室的黑板上,还在黑板的右上角加上编者按:本文抄自《杂文月刊》文摘版2018·3·下,愿小区的男女老少,都能很好地阅读,以求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更贴心、关心些,更实际、实惠些,更让老人开心、幸福些,更让家庭团结、和谐些。此文在黑板上保留到4月26日。连日来,小区活动室里热闹非凡,人们除了读、看外,有的还一字一句地抄在小本子上,有的还用手机拍下来。看到如此热闹的场面,于主任高兴地说:“《杂文月刊》真好,相信通过大伙的学习、传诵,小区在尊老敬老方面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和家庭和谐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尽孝也应与时俱进

张良汉(安徽马鞍山)

每次《杂文月刊》到手,我对每篇“过筛”一番后,就开始细细揣摩感兴趣的杂文。这不,看了《孝缺失是社会的悲哀》(《杂文月刊》文摘版2018·3·下),觉得楼宇烈先生部分观点有待商榷,如楼先生的“我认为,最好最完整的家庭是三代人一起生活,不让老人成为空巢老人,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观点,我就有不同想法。

过去一家三代住在一起再平常不过了,其原因嘛,一是大而全传统家庭的观念,二是生活节奏不快,生活质量不高,生活压力不大所致。如今,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人“担子”很重,竞争压力很大,如果我们还苛求三代人一起生活,姑且不说年龄代沟的影响,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更何况年轻人快节奏与老年人的慢节奏必然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快,也不利于子女尽孝。

其实,尽孝,不一定非要拘泥于某种形式,有的子女在父母身前不孝,去世后却大操大办,这是孝顺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孝的实质就是感恩,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因此,尽孝,就是父母需要你的时候,及时有效地关心和体贴,不仅是言语上,更是行动上。

窃以为,与其三代人一起生活,不如让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潇洒、活得快乐,这才是孝的真谛。

读“茶客留言”有感

常永瑞(陕西延安)

读了《杂文月刊》文摘版2018·3·下,我是很受启发,特别是“茶客留言”栏目里8位读者写的心得体会,使我对过往贵刊部分杂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这是贵刊的一项创新和一个亮点,使像我这样的读者有了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机会。

值得赞赏的是,北京读者刘曰建因为140万与14万的笔误,做的书面认错,可见,他是一位有高风亮节的大知识分子,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也是我学习的楷模,还是部分死要面子活受罪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还有读了陕北读者苗志学老先生的留言,他对造成今天满街教授的现状的看法是独到的,主要是有的评聘高级职称的老师,找人写论文、找评委走后门等现象,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也是一名小学老师,也需要走专业技术职务的路径,所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他提出今后“评教授应该宁缺勿滥”,我是十分认可的。

总之,“茶客留言”栏目是贵刊选编杂文的补充与延伸,也是编辑、作者、读者互动交流的窗口与平台。但愿贵刊及本栏目今后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名声月刊贵刊
名声和荣誉
名声和荣誉
画与理
《今古传奇》: 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期刊
画与理
画与理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问答
还原历史是贵刊吸引我的地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