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文字背三遍
2018-05-14叶倾城
叶倾城
二年级下学期,女儿的老师开始要求孩子们背古诗,在班上搞了轰轰烈烈的“古诗词大PK(英文“PlayKill”的简称,现指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作为家长,我当然积极响应。
我小时候没背过诗,十岁上下才第一次读到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繁体、竖排、线装版的,字号时大时小(过了好多年,我才知道中间的双排小字是夹注)。我半蒙半猜、浑浑噩噩地读,小学还没毕业,那本书就彻底散了架,用打孔机钉起来继续读。
而我一位朋友,能一口气背完《千字文》,面不改色,一个嗝儿也不打。问他意思,一字不知———他九岁出国,汉语能力只剩了听说。只是童年的记忆最深刻。自三岁起,祖父揽他在膝上,一字一句教他的情景,一辈子都忘不掉。这滚瓜爛熟,是对祖父刻在骨子里的念想。
那么,让孩子背诵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究竟有没有意义?
我想,也许,是有意义的。全然不懂,一知半解,有耳无心,支离破碎,甚至错七漏三……都没关系,就像碧波淹没了堤岸,再缓缓退去,你以为“无痕”吗?不,浸下了或轻或重的湿迹,有青苔隐隐生长。诗总会在稚子心中,留下一个个模糊的影像,在这一生中,这里那里会遇见,某时某刻会击中心坎。有些诗句记录了一段情事,有些诗句安慰了初萌的心伤。然后,也许会像我,渐渐建立自己的口味,挑出几本薄薄诗集,反复吟咏,有意无意地背了下来。有些小时候读过的书、听过的话,会伴随你一起长大,成为你触景生情时的脱口而出,你回忆往事时最恰如其分的精练表达。
最近的流行语:重要的话要说三遍。最美的文字也一定值得背三遍。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强的幼年领受第一遍吧,给他们的人生打一个模糊的底稿,一抹晕染开来的底色,也许他们的日子能像洒金花笺,微微闪着光。
至于第二遍第三遍几时开始?坦白说,有些诗篇,我自己的第三遍还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