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真是假
2018-05-14魏新
魏新
假的也不一定都不好,比如假肢,解决了残疾人的大问题,也算功德无量;造假也未必都可恨,比如花木兰,冒充男人替父从军,成了传奇。但有些假却是让人不能容忍的。最令人气愤的,莫过于在吃的东西上造假。民以食为天,在食物上造假的人,天打,五雷轰不轰,不一定。要不,怎么屡轰不绝呢?
在历史中不乏造假的记载,商业越繁荣,造假的就越多。宋朝时,小商贩就知道“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注水”。明清的社会更世俗化,造假更甚,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有记载。这位才子买过用泥做的假墨,用泥做的假蜡烛,甚至还买过用泥做的假鸭子。假墨表面染黑,假蜡烛外涂羊脂,假鸭子最绝,整套鸭架,肉吃尽,里面填泥,外边糊纸,染成烤鸭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这等工艺,也堪称是造假者的“工匠精神”。
纪晓岚家的仆人更糗,买过一双两千块钱的皮靴,在当时绝对高大上。有天下雨,仆人穿皮靴出门,回来时竟光着脚。原来靴帮是用油纸所做,揉出皮纹,靴底则用破棉花黏糊,遇水,duang一下,就没了。
造假的利润越高,诱惑自然越大,打假的难度也越大。而有些没什么利润的造假,看起来也让人无奈。有个朋友曾在某车站买杂志,最常见的《读者》,封面上印着最新的月份,上车后翻开,发现每一篇文章都似曾相识,再仔细分辨,才看出端倪———原来,这是本旧杂志,不过换了张新封面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假货,被划分到了“山寨”的队伍里。比如洗衣粉,有“周住”牌、“汰洁”牌也就算了,竟还有“日猫”牌,也不知注册这个商标的厂家到底在想什么。方便面有“康帅傅”,饮料有“雪露”,快餐店有“KFG”,中文名字为“啃他鸡”,让人看后,产生的冲动如一种山寨牙膏的名字———“你妹”!
事实上,“山寨”等于在众人默认下公然造假,比纯假货还要可怕。
爱看金庸的人,大多看过署名为全庸和金童的武侠小说,眼神好些,或许不会上当。主要是,对金庸有所了解,就晓得他一共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书名首字组成各七字的上下联,一对方知,但是,也有更巧妙的造假。多年前,我有次在书摊发现一本书,署名为“金庸新著”,心头一颤,以为大师重出江湖,双手捧过来端详,原来是“金庸新”著。至于“金庸新”是何许人,恐怕连他妈都不会知晓。
移動互联网时代,假其实更难控制。朋友圈里卖的假货有多少,实难统计。很多被刷屏的文章,作者也多是假王朔,假易中天,假白岩松,假柴静,连“新”都不用加了。更可怕的是,仿佛没人在乎真假,该买就买,该转就转,不该赞也赞。毕竟,假的成本要比真的低,包括感情也是如此,人们可以轻松地用假去讨好别人时,谁愿意用真来伤害自己呢?
比起相信,怀疑总会让人不快,甚至让自己也陷入真假难辨的圈套。就像前阵子去世了的霍金,有人说其实他早已去世,这些年,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假霍金而已。
到底谁真谁假?
包括这个突然起了大风降温的春天,它是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