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摆的度

2018-05-14陈世旭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老同事消费微信

陈世旭

“显摆”,应该是北方话。老舍的《骆驼祥子》里有“越少在大家眼前显摆越好”。南方话单取了一個“摆”字,“摆阔”“摆脸”,云云。

“显摆”曾经是个贬义词:发威、炫富、逞才、秀肌肉、秀脸蛋,什么都没得显摆就说“老子先前也阔过”……都难免被人诟病。我自己就犯过贱。有次一位媒体编辑约稿,为了让其放心,我带着一点小得意告诉对方,不久前有篇拙文被某省收进了中学课本。不意对方跟着就说:我们家邻居五年级孩子的一篇作文刚收进了六年级课本。给我噎得!幸好坐在车子前座,对方看不见我陡然发烧的大红脸。

而今,“显摆”这个词咸鱼翻身,渐有褒义了。网络上看得特别明显:小到晒首饰,晒美食,晒时装,晒养生,晒与明星富豪官员合照,晒宝宝、情人、宠物……大到横扫世界名店顶级品牌,兴建私家会所人间天堂,开口闭口一天不赚一个亿不叫赚钱,支付高昂费用换取世界一流高校“访问学者”之类头衔,等等。如果我们理解为一种展示自己的能力、成功和幸福,与人分享快乐,也未必就要像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寒酸学者凡勃伦写的《有闲阶级论》那样,对此持批判和嘲讽的态度。人多有表现欲,从心理学角度看,“显摆”乃是普遍人性的一种。有网站直接就取名为爱显摆网,利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展示、分享的欲望。

当然,也有很傻的显摆:耗资六位数最后大部分倒进垃圾桶的“满汉全席”,售价上万元的“月饼”,标价数十万的“金书”“金画”……一部二十万元计的手机,耳朵和嘴巴使用的通话功能可能只有几百元,其余的十几万元都贴在脸上;一餐几十万元的年夜饭,舌头和胃享受的最多只有几百元,其余的部分也都吃在脸上。倘若请他免费享用这样的手机和年夜饭,他反而不屑一顾,因为没有形式化、表面化、装饰化的时尚性和标榜性效果。对他们来说,消费已经不是消费,而是显摆的平台。他们自以为这就叫贵族,可骨子里就只是土豪。这种“暴发户”压根就不懂得,在一个崇尚奢侈消费的时代,尊贵其实体现在“炫耀性非消费”。比如将天文数字的财富捐给慈善事业,就是典型的富豪式“非消费”。

在各自的生活中,人各有选择的自由。谁也无权要求一致。节俭固然是美德,花自己的钱奢侈谁也干涉不了。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显摆也是一种生活权利。这里的关键是要与个人素质相匹配,盲目的显摆其实很难得到社会认同。

显摆,说起来谁都好像不喜欢,但实际上谁又都免不了。不同的只是有人表达得曲折些,有人表现得张扬些。然而,显摆也是有个度的,那就是在行使自己显摆权利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尊重别人的生活价值,至少照顾到别人的趣味。

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很决然地删去了一位老同事的微信。微信是那位老同事提出要加的。他也愿意通过这种便捷的联系方式,与那位分别多年、远隔千里的老同事时常叙叙旧,讨论一些跟曾经从事的专业有关的话题。但他随后将近一年,隔三差五就会收到老同事发来的这一类的照片及文字说明:在市中心买的豪宅、高档的室内装修、精致的小区花园、孙辈上的贵族学校、省部级的医疗、一年数次的国外旅游……我这位朋友是个特别低调的人,不可能跟人交流显摆,发送过几次他希望谈论的话题,对方置若罔闻。他出于礼貌只能不断点赞、发送祝贺的表情包,这样的回复好像成了一种义务。直到这次把一位他们曾经都十分敬重的中学老师在一家简陋的社区医院去世的消息告诉对方,得到的回复是那位老同事两口子在气球吊篮上一脸天真烂漫的傻笑做领袖状挥手的照片。随照片发送的说明是:“澳大利亚的蓝天。”

毫无疑问,这样的显摆,已经跟分享快乐没有半毛钱关系,呈现的是一种令人嫌恶的自我膨胀,完全漠视他人的感受。让我感慨的是我那位朋友的厚道,这样无聊的打扰,他居然忍受了将近一年。

猜你喜欢

老同事消费微信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微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我俩都是中国人
微信
微信
醋熏治好了腱鞘炎
刘江“话疗”秘诀:我“胡汉三”是这样养生的